第242章 翁婿释怀


  既然萧玠和陶家已经在最重要的问题上达成一致,下面要商讨的重点自然就是陶家如何捐资助学的问题。

  对此,萧玠早已经有了主意,笑道:“既然是捐资助学,第一步自然就是要兴建义学,陶家可以斥资在洛阳城中修建一所大型书院,广纳京畿有天分的学子入学就读,不仅不收取学子分文费用,还向学子提供免费的一日三餐,除此之外,每一位学子每个月还能领到一贯钱的例钱,作为学子日常开支的用度。”

  陶闾还未表态,萧玠的岳父陶松却在一旁有些按捺不住了,不过他也不敢托大,只是小心翼翼提出自己的疑虑:“殿下,如此优待学子是否有些过了,兴建义学和不收取学子分文费用我们陶家责无旁贷,只是这一日三餐和每月用度是否可以由学子自行承担更为合适……”

  陶松话未说完,陶闾便狠狠瞪了自己这个不成器的儿子一眼,语气有些恨铁不成钢:“松儿,你怎可对殿下如此无礼?”

  陶松好歹是萧玠的岳父,当着自己女婿的面被父亲如此斥责,脸上显然有些挂不住,却也不敢发作,只得低下头不敢再多嘴。

  但其实谁都清楚,陶松的疑问也代表在场不少陶家人心中的疑虑,毕竟陶家出钱出力兴建义学不收取学子分文费用已经够慷慨了,怎么今后还要继续掏钱供养这些学子呢,不仅要管他们的一日三餐,还要每个月额外给他们一贯钱的月钱,分明就是一桩赔本的买卖呀。

  虽说这些支出用度对于陶家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但陶家本质上是商人,凡下本钱必然要追求一个获利,他们想不通每年如此花钱供养这些学子对于陶家而言有何益处,仅仅是为了搏得一个慷慨大义的美名吗?

  不管怎么说,陶松都是自己岳父,萧玠也不想陶松太难堪,免得陶晗夹在中间难堪,遂笑着为陶松解围道:“泰山大人有所不知,寻常百姓大多是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养活全家人尚且成问题,如何供养得起读书人,只怕恨不得自家孩子大一些就可以出去干活,早些挣钱补贴家用。因此,若不每个月提供给这些学子一些例钱,给他们补贴家用,他们的父母又如何肯送自家的孩子入书院就学。”

  众人闻言瞬间恍然大悟,只是陶松脸上更加尴尬,他一个走南闯北的商贾,居然不如自己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女婿更了解民间疾苦,还真是惭愧。

  陶闾目光环视陶家众人,语气不容置疑:“殿下说得不错,既然陶家已经决意捐资助学,自然就要执行贯彻到底,岂可再胡乱计较得失。”

  萧玠看在眼中,微微颔首,随后便继续道:“岳祖父,至于我的第二步计划,可能需要陶家更加破费了。”/

  陶闾似乎早有心理准备,点点头道:“殿下不妨直言,只要我们陶家做得到,必然义不容辞。”

  萧玠淡淡一笑,沉声道:“我希望陶家可以捐献一笔银子给我父皇,由我父皇设立奖学金,用以奖励学业优异的学子。”

  此话一出,陶家众人不由有些瞠目结舌,只是碍于萧玠的权势和家主的威望,无人敢出言质疑,但一个个脸色都有些变幻不定。

  虽说萧玠并未明说需要捐献多少银两给皇上,但既然齐王萧玠主动开的口,又是捐献给皇上,就绝不会是一个小数目。

  他们是真的想不通,陶家明明已经为这些学子做得够多了,为什么现在还要再拿出一笔钱来奖励他们中的佼佼者。

  即使真的是为了美名,也应该是以陶家的名义奖励给优秀的学子们,而不是捐献给朝廷,反而成全了皇上他老人家的圣名。

  其实设立奖学金奖励优秀学子也是萧玠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结果,因为这个时代的读书无用论非常盛行,毕竟不少人读了书在科举考试中也考不过那些世家子弟,感觉仕途无望,可能就不会再在读书上付出多少血汗和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