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作品

第253章 快递小哥李鸿基,堵胤锡的选择(第2页)

  想到这里,崇祯瞟了一眼远远跟着的堵胤锡,自二月底出京以来,他一直都跟在身边,

  多次对局势、案情的分析都让他惊喜。

  交代的事情也能处理的非常好,执行能力很强,比历史上的描述还要好。

  唯一欠缺的就是在基层的历练,万丈高楼平地起。

  他不能因为堵胤锡的大局和战略潜在能力就过度的揠苗助长,到时候毁了这么一位未来的战略大师。

  除了跟在他身边护卫他安全的十几名武进士外,其余六七十人都已经安排到了辽东、大同、宣府、太原几个边镇了。

  尤其是宣府和大同两个边镇分的最多,占据了七成的人。

  一是总兵都是自己的人,他放心,二是边镇在整顿,空缺多,机会多。

  现在巡视的差不多了,也该考虑身边的这十几人了。

  堵胤锡可不是那些武进士,虽然有些武力值,但真就一般,真要到边军历练,万一被干掉了,那就真的亏大了。

  崇祯朝着堵胤锡招了招手:“堵胤锡,你跟在朕的身边已经有快两个月了,你的能力朕是看在眼中的,

  其他武进士都安排了,就剩你们这几个了,这一路上朕都在思考,该如何安排你!

  现在朕给你两个选择,一是去边镇历练三个月,考核结束后视情况安排,

  二是跟在洪承畴身边,接下来整顿军务,需要人手,也可以历练一下!”

  堵胤锡听闻崇祯给的选择,沉默了片刻,便有了结果。

  “陛下,臣弃笔从戎乃是有原因的,臣想出仕为国进一份力,以臣的才能,臣自信科举必中三甲,

  但三甲进士,即便是状元、榜眼、探花都要在翰林院轮值三年,

  更何况其他进士,到了地方也只是从七品,三年后晋升,

  没有门路,熬到离任,估计也就是三品,

  但年前陛下下达了武科的诏书,一改考试标准和待推标准,哪怕是最后一名都会授予从五品,历练后考察后授予实职,

  这对臣来说是一条捷径,能快速实现心中抱负的捷径,所以臣选择了走武科,万幸中了二甲,

  但自跟着陛下出京以来,臣看到了太多的事情,武将中似乎并不缺臣一个,未来几年也必然会扫平一切外敌,

  既然如此,那臣就回到文官序列,主政一方,通过努力改变一方,臣就跟着洪都督身边,从最基本的学起,请陛下允许!”

  一席话听的众人感慨不已,眼中皆是露出惊奇的目光。

  瞧瞧这说话的艺术方式,简直堪称模板。

  先是自夸,表达自信,这点很重要,既是向皇帝表达自己的才能,也是对接下来的安排做铺垫。

  然后说自己为什么走武科,自己想为国家出力,但苦于没门路,揭露官场现状。

  皇帝改革让他看到希望,这是夸皇帝!后面跟皇帝看到的一切和推平外敌,都是在夸皇帝。/

  最后才表达自己的想做什么。

  这一席话,让众人对堵胤锡的判断是:人才!

  崇祯轻笑了一下,堵胤锡的历史轨迹终究还是回到了文官的轨迹上,不过先在基层历练一下也好!

  但安排个什么职务,崇祯一时间没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