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作品

第288章 内阁调整,抽调大军(第2页)

  众人一听都沉默了,卫所的糜烂他们也很清楚,否则辽东就不可能搞募兵制。

  “调太原镇的?”

  “不行,他们要防守河套平原的外敌!”

  “延绥镇?”

  “延绥刚刚换了总兵,还在整顿中,自己都顾不过来,哪能抽出兵力!”

  内阁六部在讨论着,本地卫所不行、边镇也不行。

  大同最近的是宣府和太原镇(偏关),相距都在四五百里左右。

  可太原现在只有三万余人,要防守一千六百余里的防线,防守还行,但想抽万把人出来根本就不可能。

  宣府现在在整顿,定编虽有八万余人,可吃空饷严重,老弱病残也多,

  虽然满桂整顿了两个多月了,重新招了人,但战力真不一定能高到哪里去。

  且北京城的北屏障,根本就不能调动。

  除这两镇外,其余六镇倒是有些兵。

  固原的兵要监视宁夏、甘肃以及陕西其余五道总兵。

  宁夏、甘肃两镇倒是有一些兵,但距离四五千里,等他们过来,黄花菜都凉了。

  看着争论的群臣,崇祯淡淡道:“朕倒是有个调兵的地方!”

  “请陛下示下!”

  群臣一愣,随即齐刷刷的朝着崇祯行礼。

  重新走到一遍的地图前,伸手指了指地图上的两个地方:“这两个地方如何?”

  “昌平镇?”

  “真保镇?”

  看着皇帝伸手指的两处地方,众人惊呼了一声,

  袁可立和孙承宗两人脸色凝重。

  大明九边应该是九镇,但北方威胁日渐严重。

  嘉靖年间,鞑靼不断骚扰,俺答入侵,劫掠京畿之地潇洒离去,于是朝廷在鞑靼入侵路线上,北京城的西北增设了真保和昌平两镇。

  真保是加强西边大同防御的战略,昌平是加强北面宣府的防御,

  “陛下,从真保和昌平调兵是不是再考虑一下?”

  礼部尚书刘宗周说完,神色又凝重了几分:“陛下,昌平镇设立的主要目的是看护大明皇陵,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祀莫重于陵寝,戎莫重于畿辅。”

  “臣赞同刘大人所说,皇陵乃一国之命脉和气运、王气,护住皇陵便是一国之大事,

  昌平镇的存在,近一些可让陵寝奠安,远一些的作用色是控制畿辅。”

  “对,昌镇外围虽然有宣镇、蓟镇作为屏障,又有紫荆关可以身援,

  对外扼控要害,对内可以拥护京陵,护卫京畿,干系至重,请陛下三思。”

  众臣对皇帝要调昌平的驻军基本都持反对意见。

  如果说北方九镇守的是边境安全,那昌镇守的是王朝存亡,轻易不可动。

  “那你们说从哪里调?”

  “这……”

  面对崇祯的反问,众人哑口无言,脸色难看的沉默了下来,眼中有些悲哀。

  大明九边十一镇,五百多卫所,军籍黄册定员高达两百八十万,可现在是调无所调。

  “孙爱卿、袁爱卿,你们两个刚刚没有表态,是有什么想法吗?”

  听着崇祯的询问,众人将目光看向了两人。

  众人之中要说对大明的熟悉程度和带兵,这两人是众人之首。

  “臣倒是有些不同意见!”

  “臣也有不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