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作品

第471章 太子太傅,配享太庙(第2页)

  “臣孙承宗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崇祯元年七月,建奴联军……特进荣禄大夫,赐蟒服,加俸千石,百年后配享(飨)太庙,后世皇帝不得因其子孙犯错移除太庙,钦此!”

  静!

  现场听着圣旨内容的人,出现了两极分化,震惊和疑惑。

  “这是啥意思?封跟没封没区别呀!”

  “就是,袁阁老好歹还有世袭,到孙阁老这里怎么就没有了?”

  “你们懂啥,天启五年孙阁老辞官后,朝廷给了特进光禄大夫、儿子世袭中书舍人和蟒服的赏赐。”

  “天启年就有蟒服了?那现在又给一件是啥意思?”

  “一朝天子一朝臣懂不懂,蟒服代表着皇帝的信任,上一件是天启皇帝的信任,这一件新帝的信任,能一样吗?”

  “你们别看特进光禄大夫和特进荣禄大夫,只差一个字,都是正一品,但特进荣禄更为尊贵一些,获得人也更少。”

  ……

  “竟然是配享太庙,这、这怎么可能?”

  “配享太庙,这是大臣死后的最高荣誉吧!”

  “简直不可思议,大明开国至今两百余年,配享太庙一共三十三人,除去九位皇帝,只有二十四名大臣,何等的稀少!”

  “人数少只是其次,二十五名大臣中,全都是武将,文臣一个都没有!”

  “也不是没有文臣,姚广孝呀,但被嘉靖皇帝给移出去了!”

  “嘶……这么说,等孙阁老百年之后,是第一个进入太庙的文臣?”

  ……

  “你们说孙阁老的配享太庙和袁阁老的太子太傅,哪个更好?”

  “这不好说呀,建奴还没有横推、蒙古诸部还没有打怕,若是袁阁老继续统帅,说不定以后封赏也会给配享太庙的荣誉。”

  “对,但太子太傅,这就不好说了,虽然三公没有定数,但作为太子的教导者,未来的帝师、太傅,那就不好说了!”

  “你们这意思是孙阁来比不上袁阁老,嘶……孙阁老是天启皇帝的老师,但没把天启皇帝教好,皇帝震怒……”

  “闭嘴,找死不成,皇家的事情我们能议论的嘛?”

  ……

  这一次,群臣真的羡慕了,与配享太庙相比,太子太傅好像真不咋地了。

  给配享太庙就太庙吧,可这事都是皇帝说了算。

  嘉靖皇帝都能把洪熙皇帝移除太庙,一个配享太庙的大臣了又算啥?

  可皇帝说了,后世的皇帝不能因为孙承宗的子孙犯迁怒到配享太庙的事情,这就是说,大明在一天,孙承宗死后的牌位就能在太庙一天。

  崇祯在礼台之上,隐约听见一些百姓的议论声,嘴角挂着一丝笑意。

  这也就是在封建王朝,古人都轻生死,重荣辱,信奉神明。

  这要是放到后世,去他妈的配享太庙,不如给银子、给官职来的实在。

  让袁可立当太子太傅,不仅仅是看中袁可立的文武全才、书画双绝,更是看中袁可立的刚直成性、公正廉直。

  如此教导未来太子,即便太子平庸,能够守住他打下的基业,这就足够了。

  相对于袁可立,孙承宗在这一方面就圆滑了一些。

  而给孙承宗配享太庙的赏赐,这是出于对孙承宗建立关宁防线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