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作品

第1067章 农业研究的大赏赐,移民还是流放?(第2页)

  此赏赐适用于农业研究研究的水稻、小麦两种农作物的研究。”

  “臣遵旨!”

  宋应星立刻回应。

  众人虽然吃惊,但并没有多说什么。

  在他们看来,皇帝这个封赏算是轻的。

  大明九亿亩,即便是两亿亩种植这个,一年都能多出一亿石粮食,价值一亿两白银,封伯爵算的了什么?

  别说是现在这个落后的封建社会了,即便是后世那么发达的社会,依旧有一成的人遭受粮食危机,粮食才是头等大事。

  “农业研究院明年的工作主要就是番薯和土豆、玉米的推广,以陕西、山西、河南等干旱地区为主,研究的方向也以抗旱、耐寒、耐旱的方向为主。”

  “臣遵旨!”

  待宋应星回应后,崇祯又看向国土资源管理部的郭允厚:“郭爱卿,根据毕爱卿藏富于民的想法谈谈你们国土资源管理部的工作和想法吧!”

  “是!”

  准备多时的郭允厚立刻起身,走到白板前:“陛下,对于毕大人所说的藏富于民,结合我们国土管理部的情况,那就是让百姓拥有更多的耕地。

  大明目前人口有一亿八千万到两亿人,预估耕地在九亿亩左右,即便是全部清丈完成,估计也就是在估算的基础上多出个一两千万亩。

  以臣在还地于民的过程中考察过,如今各省的耕地已经接近饱和了,河南、山东两省耕地超过四成,江苏和安徽都超过了三成,

  若是再强行开荒,那势必会造成土地冲蚀现象发生(水土流失),介时会造成河水变浊、山川易色,

  继而引发河川堵塞、堤坝冲回,淹没村庄、良田,形成恶性循环。”

  郭允厚一边说着,一边写着各种数据。

  群臣盯着木板,眉头紧皱。

  土地冲蚀可不是个小问题,黄河为什么会屡屡泛滥、决口、地上悬河,甚至改道?就是因为上游水土流失所造成的。

  仅仅是一条黄河就够朝廷受的了,若是再多几条大河出现如此状况,那朝廷真的是不得安生了。

  开垦耕地,就会水土流失,不开垦,耕地不足,人口就无法增加,这是极为矛盾的地方。

  “如果人口增加,在亩产没有半石以上的提升时,耕地势必是不够用的,但臣以为至少二十年内是无需担心的。

  其次,就是移民,臣派人去蒙古和辽东查探过了,如果开垦的够好,两地至少能开垦出三亿亩耕地,

  尤其是辽东的东北部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冷了,冬天常人根本就无法忍受,一年中估计有三四个月都得猫在家中生火取暖,否则能冻死人。”

  背井离乡就算了,还是去的最寒冷的地方。

  这是移民还是流放?

  这种情况就算是给地、给安家费、盘缠、农具、棉衣,免除几年的赋税,估计都没几个人愿意去。

  冷是一方面,在百姓眼中,那里可是蛮夷之地。

  沉默了一会儿后,孙承宗出声了:“陛下,臣以为郭大人所提是可行且必须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