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愚翁 作品

第615章 原来如此(第2页)

  珏瑶姑娘想了想说道:“一万三千担,那两条船就是两万六千担,那还差四千担呢?”

  姚瑞甫对叶长青问道:“那对方来的莫不是……”

  叶长青笑着说道:“对!来的正是齐国军中所用的运粮船!”

  姚瑞甫深吸了一口气:“齐军的?汉国与齐国可……”

  刘永铭冷笑一声说道:“我一早便猜出来了!我们买的这批粮食根本就不是民粮!这是齐军的军粮!”

  姚瑞甫连忙说道:“六爷!此事若是事发……”

  刘永铭笑道:“放心吧,就算是被曹相知道了他也不会告发的。曹相他自己还与齐国那边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呢。而且父皇知道了暂时也不会管,他还巴不得把齐国的军粮全弄到汉国来呢!那什么叶先生,您接着说。”m.ýanbkj.ćőm

  叶长青说道:“如六爷与姚长史所料,来的正是齐国的运粮船。一条齐国运粮船满满当当的话,是能装三万担的。但当时黄河水浅,对方不敢装那么多,怕搁浅,也怕倾覆,所以便分了两条船过来。船一到便开始卸货过称,没到半夜三更,粮食就全部都卸完了!”

  刘永铭连忙问道:“如何这么快?三万担呢!你们是怎么过称的呢?”

  叶长青笑道:“不过称。过船!粮食从运粮船上下来,装到一边的小船。小船上有一条用红漆所画的水平之线,小船因粮食之重而向下微沉,沉到画线的地方就是一千斤。”

  刘永铭笑道:“古有曹冲称象,今有长青称粮呀。但这样称秤怕是有所不准吧?”

  叶长青笑道:“是不准。齐国那边多备了二十担粮,说是补不准的余量。反正他们就是要快!”

  姚瑞甫笑道:“那是呀,那可是在汉国境内。这要是被我汉国的官府知道了,别说粮食了,怕是那几万两银子他也带不走。能一夜搬完便一夜搬完,他们也怕夜长梦多呀。”

  叶长青也说道:“这其实并不是小生的主意,也不是李家那边人的主意。而是李且的主意。”

  “哦?”

  “之前李且的盐货常年在那个码头装卸,而且全都是在夜里。”

  “原来如此!”刘永铭明白了过来。

  叶长青接着说:“李侍郎派了一个心腹过来,也一起在码头盯着。他其实也很担心搬得太慢被人知觉。所以当时力夫就来了两百多人。那些力夫不闻也不问,好像也早习以为常了。不到半夜三万担粮就已经装卸完毕!

  姚瑞甫有些担心地说:“两百多号人?来了这么多人也不怕泄露了消息?”

  刘永铭笑道:“这码头可就是他李家的!想来李且当初没少在夜里干这种活,那些前来搬粮的想来也都是熟人了。”

  “哦!”姚瑞甫也明白了过来。

  李且之事他自然也是听说了的,像李且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没做过走私呢。

  即是走私,在夜间装货也应该是常事了。

  叶长青说道:“李且被抓以后,盐货少了许多。那些力夫最近收入可不高,都等着活干,所以十分卖力气。而且运粮船上的人见得我们是带着现银来的,诚意十足,愿意每担多给力夫十文钱,力夫于是就更卖力了!”

  刘永铭问道:“后来呢?”

  叶长青答道:“刚刚不是说他们是用小船过的称么?粮食装上小船够数了以后就驶离原处,换一条空的小船过来。而原本的那条有粮食的小船则被划到边一处,上了李家的大船。”

  “嗯?”刘永铭疑了一下,说道:“不入库么?”

  “孟津那里的确是一个李家的仓库,是以前李且用来放盐盐的。但李侍郎的心腹并没有让粮食直接入仓,而是装进了李家的四条船里。说是明日一早往洛仓运。一切弄好了以后,运粮船上的齐国人将银子抬上船后便开船走了。”

  刘永铭道:“我是想问洪水来的时候的事情。”

  “哦。当时李侍郎的心腹邀我同去喝酒庆功。我原本想婉言相拒,但想想,不给他面子也得给李侍郎面子,于是我便与他去了李家其中的一条船上。”

  “呵呵。”刘永铭笑道:“李家的船上还有酒吃?”

  叶长青应道:“有。而且还是席面,而且人还不少,当时我还以为他就请我一人呢。”

  “还有别人在?”

  “除了我与那位李侍郎的心腹,还有一名李家的财会、四条船的四位船主及管理那些力夫的管事排帮一名叫金不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