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29章 宗家疑云(第2页)

卢灿心底估了一下,差不多够了,“行,等天亮我让钱叔去找你,打个借条。”

“打什么借条?你要是急用,天亮我安排丹拓把我的几张卡给你送过去。”

都是多年的兄弟,卢灿也没矫情,“放到信封里,送到香江,交给福伯。北美这边的藏品比较多,我今天安排飞机回港,把福伯他们接过来,让福伯带给我。”

挂断电话,卢灿搓搓脸,今年的对外投资,太凶太猛,虽然收入不少,可花钱如泄洪,简单核算一下,这就好几个亿撒出去,弄得现在小金库紧张。。。。。。

最近去哪儿弄一笔“横财”,把这窟窿填上?

站在那里想了会,一转身,温碧璃不知什么时间,怔怔地站在两米外。

看她的神情,应该是听到了。

男人之间借钱,被女人看见,卢灿多少有点尴尬,笑着摊手解释,“你可别急,只是提前多做准备,未必能用上的。”

温碧璃温柔的点点头,挽住他的手臂,又忍不住问道,“阿灿,怎么不给田姐说一声?”

卢灿毫不犹豫的摇摇头,“珠宝公司是家中产业,虎博是我的个人兴趣,不能掺和到一起。”

又伸手揉了揉温碧璃白净的脸颊,“这事不要跟田姐提起,什么也不用担心,一切都很好!”

两人回到王家,王老和宗老也已经下到一楼。

“王老,我已经通知虎博,他们会跟进鉴定和估值工作,最晚三天,会赶到您家。”

“哎呀,那我这几天得多看看,看一天少一天!”王老爷子颇为感慨,神情中带着一丝落寞。一辈子的心血,就要被转让出去,尽管他很豁达,可心底还是非常不舍。

“哎呀,那我这几天得多看看,看一天少一天!”王老爷子颇为感慨,神情中带着一丝落寞。一辈子的心血,就要被转让出去,尽管他很豁达,可心底还是非常不舍。

卢灿微微欠身,笑道,“会单独列馆,您老随时可以去查看。”

“就是一句感慨,阿灿你不用介怀的。老宗,去你店里?”老头子摆摆手,又回头对宗越笑笑。

“走!”

和王奶及朱蕊挥手作别,卢灿一行人来倒宗家。

宗越的妻子几年前去世,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目前他和小儿子一家一起生活。

“王伯,您来啦,坐!”说话的这人叫宗宪伟,年龄四十不到,笑容满面,相貌及身材与宗越有着四五分神似,嘴皮子挺溜索,“欢迎欢迎,卢少东家,还有卢夫人快请进!家里局促,让您二位见笑!”

卢灿与他握手时,眼神再度凝了凝。

宗宪伟的手掌几乎与宗越一样——虎口处老茧厚重,手指关节粗大。

这个儿子,是宗老的衣钵传人?

一行人走进宗古轩。

宗古轩的店面格局,甚至比王家画铺还要局促。竹筒楼只有三米宽,左侧是弧形柜台,里面是多宝阁,放着各色各样的古董,右侧是一米宽的行人过道,墙上悬挂着裱好的中堂画以及各种字幅。

与在大都会任职,拿着不错薪水的王老不同,宗越这些年只靠“宗古轩”古董店生存。

中国经济还没有崛起之前,中式古董的价位一直处于低水平线,想要靠古董店在唐人街生存,并不容易,因此,宗越也会写写字、卖卖中堂画什么的。

卢灿站在墙边,看了几幅宗越的字。难怪王老在书法上认为自愧不如,宗越的行书如流水汤汤,楷书斋庄中正,草书大开大合,各有特色。

好则好矣,可卢灿总觉得这些字中,缺点什么。

现如今的他,在鉴赏上的眼力,妥妥的大师级,很快就找到问题所在——宗越的书法,有点像拓印,结构严谨布局合理,笔力劲道都有,唯独缺的是提笔人自己的精气神。

紧接着旁边一幅《曹全碑》,更证实了卢灿的看法。

《曹全碑》是东汉末王敞等人为感谢合阳县令曹景完在任期时的功绩而立的功德碑,是东汉末隶书完全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后世学习隶书的人,最喜欢以它来临摹。

卢灿在这篇《曹全碑》文上,清晰地发现,他自己也很擅长的“双钩”临摹法。

“双钩”是中国书画创作中经常用到的技法,其特点是在左右或上下两笔钩描合拢,构成框架,继而在框架中着墨、填色。

双钩不仅被运用到书画创作中,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用途,那就是“临摹”!

额,没错,“双钩填色”不仅是书画创作的手法,也是“仿作古字画”最常用的手法!

这一发现,越发证实卢灿的猜测。

宗宪伟陪在一边,卢灿附和着夸赞了几句,心中却在猜度,宗家究竟是哪一门的传人?

宗越今年七十四岁,出生于1908年,按照年龄推算,他的在三四十年代,应该已经很活跃。

也不知宗越当初做了什么,让宗家老祖宗白华恼怒如此——宗越远走北美唐人街隐居,有点类似于“放逐”,几乎可以肯定,与宗白华老爷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