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滞销的蔬菜(第2页)

  17号说完,给江雪晨点了烟卷,江雪晨问道。

  “上海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无权奉告,这一切都是需要保密的。”

  17号说完,把一张报纸塞到了江雪晨的手中。

  报纸的日期是今天的早上的,报纸的头版头条便是,领导视察大陵摩托制造厂。

  看着报纸上面熟悉的人,江雪晨心头有一股暖流。

  当初他身陷囹圄,领导给他送了一幅画,帮助他度过难关。

  这一次他出生入死,也算是还上了昨日的恩情。

  也许朋友不需要见面,相隔万里,也会有牵挂。

  江雪晨把整片报道读完,知道了上海第一机械厂现在生产的摩托因为价格低廉,出口到了一些小国。

  前景向好,欣欣向荣。

  过了没两天,江雪晨终于回到了金城。

  这一次离开金城,又渡过了两周时间。

  江雪晨站在金城的街头,感觉十分的陌生,因为金城的街道上,到处都是售卖西红柿的商贩。

  人流涌动的地方,西红柿商贩甚至在互相挤兑。

  这些人都在争先恐后的叫卖着自己的西红柿。

  价格压的很低,但是金城现在各个村的生产队,全都在跟风搞蔬菜大棚。

  当初江雪晨撕掉个体户证明的时候,他们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们的西红柿种子发芽的时候,他们是开心的。

  当西红柿挂果的时候,他们心中想的是江雪晨不过如此。

  江雪晨能发财,我们也能发财。

  当西红柿成熟的时候,无数的西红柿全都堆积在了一起。

  县城里面的工人总共就那么多,让大家吃个稀罕还行,要是让大家把西红柿当成日常的菜品使用,现在大家的经济水平还不允许。

  积压在一起的大棚西红柿,让大家全都愁白了头。

  这些大棚建造的时候,全是生产队跟各队的村民借钱建造的。

  现在西红柿卖不出去,大家的钱全都打了水漂。

  聪明一点的人,知道拉着西红柿去市区贩卖。

  但是形式都差不多,除了燕京这种大都市,谁也吃不下这么多的蔬菜。

  这社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赚的盆满钵满,跟风的人经常血本无归。

  此时全国各地都一样,西北种植蘑菇滞销,东北组团搞的黑木耳卖不出去。

  每一次经济的改革,都需要在不断的试错中修正,然后走向正确的道路。

  而这些搞大棚的人,本想是站在浪潮之上,结果把自己的卵子都的输没了。

  这些搞大棚的人,很多都认识江雪晨。

  其中有人幸灾乐祸的说道:“江雪晨,你们家也有大棚,菜熟了卖不出去,全都坏在了田间地头,你不着急吗?”

  “我有啥好急的呢,我的大棚已经改种茶叶了,你们的菜卖不出去,管我鸟事。我没敲锣打鼓的庆祝,就算你给你们面子了?”

  这些当初对自己落井下石的人,江雪晨看着他们焦急的模样,心中有喜,但是不多。

  很多把钱借给生产队搞大棚的人,又聚集在了县大院的门口。

  这些人大声的呼喊着:“还钱~!”

  钱是借给生产队的,生产队还不了,他们就来县里找人还钱。

  此时刚刚成为大家长的王秘书,急的焦头烂额的。

  他本身就是一个稳重的人,也给乡镇领导开过会,让他们稳重一些。

  可是他忘记了这里可是太行山脉,革命老区。

  改革起来激进无比,当年甚至能喊出肥猪赛大象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