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杜康 作品

第422章 判官笔


 第422章 判官笔

 常杀人的朋友都知道,杀人本身本身其实没有多困难。

 人体本身其实相当脆弱,不管是大量出血,窒息,内脏受损,亦或者脑损伤,都会让人当场死亡——然而死亡从来都不是结束,人死了之后,麻烦才真正开始。

 就好比眼下,在第一时间收拾了战利品之后,杜乘锋就要好好想想,到底该怎么把杀县令这件事情给圆过去。

 这情况跟在建康杀皇帝都不一样,皇帝这玩意,杀了也就杀了,反正他又不在建康城住,但眼下,他却明显还要在三山镇住上一阵,大伙低头不见抬头见,总得找个合适的说法才行,不然日子就真没法过了。

 “总之,我们的知县大人,已经不幸遇难了。”

 面对着呆若木鸡的衙役们,杜乘锋掩面叹息。

 那是这个聪明人五十二岁时候的事情了,负责管理书库的他正在清理那些老旧竹简,顺便将那些已经残破的竹简重新誊抄——然而也就是在他奋笔疾书的时候,外面却突然乱了起来。

 在这小刀被打制出来的年头,人们用的却并非是现在的纸张,而是更为古老,同样也更为笨重的竹简,不过相比起纸张来说,竹简倒也有着自己的优点,那就是纸张写错了字,就只能换一张新纸重写,可竹简这玩意是竹片穿成的,就算是写错了字也不打紧,小刀刮掉墨迹,一样还能接着写。

 哪怕笔上装了一个小刀片,这支笔,眼下也仍旧还是文具的用途。

 肯定是这个高手做的,毕竟高手都是有本事的人,他们什么都能做到。

 而这支秃笔,也作为纪念,被他一直随身携带,成为了他身份的证明。

 这也是为什么小刀和秃笔会是一套,只因为这两个一个负责涂,一个负责改,本是一套文具。

 日子一天又一天的过去,这栋书库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洗劫,原本储存在这里的书卷在一场又一场的动乱中四散殆尽,就连那些誊抄到一半的竹简也早已散落一地,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踩踏,竹简上的字迹也早已模糊,就连原本一尘不染的房间里,也逐渐开始生出草来。

 在很久很久以前,这秃笔和另一头的小刀,原本是分开的,秃笔有自己的笔尾,小刀也有自己的刀柄,两者本是一套——至于笔和小刀为什么会是一套,这还要从书写的载体说起。

 “当然,也不是所有高手都是坏人,比如您这边……若是您没揭穿这个恶贼,我们还不知道要被瞒到什么时候。”

 “这高手太坏了!袁知县多好的一个人啊!”

 也就是这个时候,这聪明人才知道,是有敌国士兵打进了王都,眼下那些士兵们大肆掳掠,就连书库也未能幸免。

 杜乘锋半天说不出话。

 也就是这个时候,有人拍脑袋想出了主意。

 杜乘锋下意识地看向了手中的秃笔。

 只是和之前杜乘锋见过的样子不同,此刻的袁知县,看向这笔的眼神中,竟带了几分狂热。

 看到这一幕的杜乘锋人都看傻了,他原本还以为这聪明人能整个什么大活,结果就只是这样吗?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支笔在关键时刻还能防身。

 “我把小刀安在笔的后面,这不就丢不了了吗?”

 在杜乘锋的叙述之下,衙役们也大概听完了,事情的经过。

 “万笔之祖,天下第一支判官笔……”

 “多好的一个人啊,怎么就……什么?你们问地上的是谁?地上的是假冒知县的贼人啊,还能是谁?”

 是了,算算时间,他倒是有段日子没磨刀了。

 有的笔秉承原教旨主义,一定要把小刀放在后面,有的笔则是为了伪装,干脆把小刀藏在了笔毛之中——这样的笔写字肯定是写不利索的,但拿来刺杀却是一把好手。

 “……啊?”

 面对着衙役们的夸赞,杜乘锋瞠目结舌。

 不过真拿来杀人的话,平头的小刀又显得有点不够了,于是又有人干脆将那平头小刀换成了尖锐的短刃,甚至干脆按一截铁刺进去。也有人觉得铁刺太容易被人发现,不如干脆在笔杆上下功夫,平日里就说自己是用铁笔杆来练臂力,真遇到动手的时候将笔抄起来,就是一根短铁棍——甚至有人干脆连毛笔的头都不要了,整支笔都打成铁的,就纯粹为了跟人打架斗殴。

 于是,时光荏苒,岁月参差。

 或许,有本事的人,在哪里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也就是说,这个孩子才是这支笔的真正主人了?”

 然而,画面还没到此结束。

 “终于找到你了。”

 “啊?”

 在打死了袁知县之后,那两柄恢复如初的大刀便被他收回去了,只留下这支秃笔被他攥在手里,主要是这玩意也确实方便携带——如果说他身上真的有什么变化的话,大概也就是多了这支笔了。

 于是,下一个画面里,已然长大成人的孩子,就被剿匪的官兵一刀

枭首。

 事实证明,强盗这个职业确实没什么前途可言。

 这种狗屁不通的事情居然也能行得通吗?

 事实也证明了,这确实是个聪明的主意,从这一天起,这个聪明人就再也没丢过小刀了。

 烂了一半的笔杆,几乎没了毛的笔头,虽然后面有个小刀,但小刀上也早已锈迹斑斑——这种东西任何人都不会将其放在眼里,但这孩子反而如获至宝。

 “嘉奖就不用了,你们先吃。”

 只是这聪明人想不到的是,这随手一拼的想法,竟会在后来救下他的性命。

 “难道是因为这支笔?”

 一零四.二三三.二四三.一八四

 春去秋来,曾经的书库已经只剩下残破的建筑,里面有价值的东西也早就被全部搬空,现如今会来这里的除了那些狐狸和老鼠之外,也就只有那些过来试胆的的孩子们了。

 强盗杀光了村里的其他人,却很欣赏这孩子的血性,由于有着识文断字的本事,这孩子也很快就在强盗团里扶摇直上,没过几年,就摇身一变,成为了整个团伙的二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