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大明的工匠,朱由校的图纸(第2页)

  剩下的就是,石墨粉和粘土的配比。

  既要保证做出来的铅芯有足够的硬度,还要保证能够书写流畅,这是一个问题。

  粘土加多了,铅芯便太硬,写在纸上留不下笔迹。

  粘土加少了,笔迹是有了,但是铅芯会太软,吃不上力,稍稍一摁,便会断掉。

  材料是不缺的,在吴淳夫的大印下,只要是他们需要的,库房都无条件支持。

  一群工匠分成了数个小组,按照不同的比例方案,分头行事。

  不到一个时辰,五支样笔便送到了朱由校面前。

  样笔长约七寸,粗细是按照他的要求制作的,很合适。

  笔杆是松木的,还散发着松油的清香。

  唯一不同的就是里面夹着的笔芯,石墨含量有所区别。

  拿起一支,用刀子削出尖来,随意的在纸上划了一道。

  清晰的线条,留落纸上,美中不足的是铅芯有些硬涩,手感不是那么的流畅。

  换上一支,同样的力气,线条浅了一些,更硬涩了。

  等五支全都试了一遍后,朱由校很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些笔,完全可以按照后世的那种方法来进行区分,比如,1h,2b之类的。

  遗憾的是,没有橡皮可以用。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

  握着铅笔,他仿佛又回到了穿越之前的岗位上,坐在桌前不停的写画着。

  那是一幅图纸。

  穿越之前,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张图纸,95式自动步枪的改良图纸。

  从昨天刚穿越过来到现在,他始终都对此念念不忘。

  这样的枪械,以大明的科技水平还造不出来,但并不妨碍他画下来,先放在那里。

  以后,早晚会有用的上的那天。

  吴淳夫站在旁边,好奇的看了一眼图上的东西。

  密密麻麻的线条,一个个的阿拉伯数字,旁边还有许多不认识的符号。

  他很懵,作为一个工部尚书,他竟然完全看不懂。

  难道,传说都是真的?

  皇上之所以假死还生,是被洪武老祖叫去传授技艺了?

  就比如,眼前的这张图?

  可此时朱由校却又皱起了眉头,尺子不行!

  大明的尺子分三种,营造尺、量地尺和裁衣尺。

  即使是这三种尺子的长度都不尽相同,就比如,营造尺是32厘米,裁衣尺是34厘米,量地尺介于二者之间,是32.7厘米。

  可无论是哪一种尺子,最小刻度也只有百分之一。

  就拿营造尺来说,上面的最小刻度是一分,也就是0.32厘米。

  这样的单位,放在精细的枪械上,显然是不够用的。

  就在这时,一个太监进来通禀,说是田尔耕求见。

  朱由校想了想,便把只画出一部分的图纸收进了怀里

  将画到一半的图纸收进怀里,向工匠们又下了个重制尺子的命令后,就起身离开了工部。ßĨQÚbu.net

  田尔耕求见,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

  既然是重要的事情,在工部里讲显然是有些不太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