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 作品

第111章 多了不说,先翻个倍,不够花的话,继续涨!(第2页)

  “所以,今日诸位想要上船,还是老样子,三个问题,亮出你们的本事。”

  “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吟诗做赋,只要能让姑娘们满意,便能上船和佳人一叙。”

  朱由校还没开口,就听旁边的针北望吐槽道。

  “天哪,逛个窑子,竟然还要被考?”

  “这南京城的士子太可怜了,哪像咱们京城,只要钱到位,床都能干碎!”

  朱由校回头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反手就是一巴掌抽在针北望的后脑上。

  “瞎说什么,一分价钱一分货懂不懂?”

  “爷一猜就知道你去的是什么地方!”

  “十文钱一次的半掩门儿,里面都是五十岁朝上的老妪,对也不对?”

  针北望一脸委屈的捂着脑袋:“爷,小的上有八十老母上养,下有嗷嗷待哺的儿子要喂,那点儿月钱,哪里敢去那些销金窟.......”

  “若不是贱内难产的时候没了,小的何至于跑到半掩门去........”

  这货说着说着,眼圈儿竟然都红了起来。

  朱由校深感意外,他不过是开玩笑诈一下针北望,却没想到竟被自己言重了?

  “你现在月俸多少?”

  针北望闻言连忙下意识的答道:“回爷的话,月俸十六石!”

  说完,他咬了咬牙,把另外一些事情也说了出来。

  “当然,除了月俸之外,还有别的收入。”

  “比如地方官逢年过节会给京官送上冰敬和炭敬,一些犯官家属也会给镇抚司送些银钱,这些几乎都是常例。”

  “但是请爷明鉴,这些银子小的从未往自己家中拿过一两一文,都在司里存着,平日里有兄弟们事情做好了,便拿出来奖赏他们一些。”

  朱由校闻言托起下巴陷入了沉思。

  针北望的话,他不确定有多少水分。

  那些灰色收入,他隐约的知道一些,这是官场上的潜规则,并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扭转过来的。

  他只是在重复着十六石这个数字。

  十六石,以如今京城的粮价,折银不过三十二两。

  这些银子,若是普通家庭绝对够花,甚至足够四口之家过完一年的。

  但他是千户,平时迎来送往,加上家中下人的打赏,这三十二两银子是不可能够用的。

  至于那些灰色收入.........

  朝廷给的银子不够花,难道不许别人开小灶么?

  否则,全踏马都饿死了,谁来干活?

  只要这些灰色收入在合情的范围内,也没什么不能接受的。

  他不是朱元璋,也没打算去学朱元璋!

  所以,只要手下的人能踏踏实实做事,多拿一些,也不是不能接受。

  朱由校托着下巴,沉吟了片刻,随后在针北望的肩上拍了两下。

  “再坚持坚持!”

  “等过了年,爷就给你们涨月银!”

  “多了不说,先翻个倍,不够花的话,继续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