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旅途


  第465章

  不同于陇右道的天寒地冻、风沙少雨,黔中道气候宜人,虽说还是比不上江南宜居,但六月的黔中道比江南更加凉爽。

  “古木阴阴六月凉,幽花藉藉四时香……”

  马车缓缓的行使在官道上,湛非鱼同样慢悠悠的诵读着诗词,虽说车马劳顿,可在路上走了半个多月倒也习惯了。

  “小姐,还有半个时辰就能到榴县。”赶着马车的何生说了一句,在陇右道待了半年多,这会看着官道两旁的绿色盎然,何生都有些不习惯,也难怪小姐都有兴趣背诗。

  榴县距离黔中道的府城不远了,湛非鱼掀开帘子向着外面了过去,和风拂面、满眼绿色,“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乍一看还以为回到了金林村。”

  “小姐想家了?”何暖正在做针线,不由抬头看向趴在车窗前往外看的湛非鱼,大半个身体都快探出窗户外了,说到底小姐也只是半大的孩子,这一离家都大半年时间了,只是想到金林村,何暖又不确定湛非鱼是不是思乡。

  湛非鱼恍惚了一下,每个月她也会寄一封家书回去,只是半年才收到了一封送回来的信,还是村正家的四哥代笔的。

  村里如今蔬菜生意做的很好,家家户户不但开了荒地也养了不少鸡鸭,这些都送去了上泗县的酒楼,家家户户的银子都宽裕了不少。

  如今美人妆的作坊也扩大了规模,不单单村里人能在作坊里干活,每个月拿工钱,四邻八乡的村民也都想过来做工。

  如今的金林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扩大了几乎一倍,村子外盖起了一幢一幢的房子。

  因为沾了村里的光,湛氏一族如今可谓是人丁兴旺,而且老族长和族老们说话做事也极有威信,甭管以前和老湛家走得近还是有过节的,如今都捧着老湛家。

  只是对比老宅的人,真正受益的还是搬出来的李氏。

  “我爹如今已经搬回去和我娘住了,之前听大哥哥说我爹娘一直在吃药调理身体。”湛非鱼不是不想念李氏,只是一想到老宅的那些人,想到当初湛老大的愚孝,这思念就打了折扣。

  如今知道他们过的好,甚至可能会再有一个亲生孩子,湛非鱼便安心了,这思念也被压到了心底最深处。

  敏锐的察觉到湛非鱼笑容里一闪而过的落寞,何暖迟疑了一下,温声开解道:“等乡试之后小姐就要去京城了,顾学士和七爷也都在。

  ”

  比起金林村的人,何暖感觉顾学士和殷无衍才是湛非鱼的亲人,即便没有血缘关系又如何。

  “别,去了京城每天要在老师眼皮子底下读书。”湛非鱼笑了起来,像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就说这次去黔中道,老师都让我去临江书院,一天都不让我松懈,只希望夫子不会整日让我写诗。”

  临江书院是黔中道最大的书院,书院建在半山腰,因为一侧临江而闻名,不同于府学和其他书院的是临江书院也招收女学生。

  只是书院并没有区别对待,女子要进书院读书就需要和其他人一起考试,通过考核便可,日常授课也是一样,至于能不能跟上进度,日后参不参加科举书院都不管。琇書蛧

  说到底书院只负责传道授业解惑,正因为如此,书院的女学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官宦世家也好,书香门第也罢,一般都有族学,而且家中也能请得起夫子单独授课。

  毕竟不科举的话,读书的女子真没必要精通四书五经,擅长时文策论,倒不如多花时间在琴棋书画上,再学习如何管家,这才是后宅女子立身之道。

  马车在天擦黑的时候进入了城门,街道两旁的铺子都已经挂起了灯笼,街市上依旧热闹,人来人往的看得出比一般县城要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