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6章(第2页)





    此话一出。




    他就感到周围气氛一僵。




    抬头四望,发现皇帝一众嫔妃,正以古怪的眼神看着自己。




    艹!我没说错话吧?




    房俊心里直犯嘀咕,赶紧行了个礼,随小太监转身离去。




    俩人出了殿门。




    小太监立刻凑过来,崇拜的看着房俊:“驸马爷,您可真刚!竟敢当着陛下的面调侃。”




    房俊愣了愣:“寺人何意?”




    “您不知道吗?”




    小太监顿时瞪大眼睛:“刚才圣人边上那位,乃是二十七御女之一,李万姬!”




    李万姬?




    日理万机?!




    卧槽......




    房俊后背阵阵发凉,眼前一黑,险些一头栽倒在地上。




    ......




    拂云朱槛捧昭回,




    静对铜浑水镜开。




    太史只知频奏瑞,




    苍生无计可防灾。




    这首出自“李山甫”的《司天台》,说的便是太史局。




    司天台,就是太史局。




    ....在唐朝二百多年的国祚中,此部门几易其名。




    自武德四年,太史局初立,龙朔二年改为“秘书阁局”,光宅二年,又改为“浑仪监”,长安二年,又改了回来......




    反反复复,折腾了n次。




    在从属关系上,有时候隶属于秘书省,有时候又被独立划分出来,办公地点甚至一度被迁到了永宁坊。




    但无论是太史局、秘书阁局、浑仪监、太史监还是司天台,说的都是同一个地方——大唐国家天文台!




    “好高啊......”




    房俊仰着脑袋,望着高耸入云的灵台,忍不住发出感叹。




    这里就是太史局。




    西临含光门街,北面是秘书省,东靠御史台,南面是鸿胪客馆。




    一入门,便是灵台。




    “嘿嘿!驸马说对了,这可是太史局专用,旁人若是建这么高的台子,便是逾制。”




    小太监站在房俊旁边,笑眯眯的说:




    “这灵台高七丈,周长八十步....天文观生,便是在此高台之上,昼夜观测天象,并做详细的记录呈报。”




    “天文观生?”




    房俊敏锐的抓住关键词,一脸好奇:“观天象,不是太史令负责吗?”




    小太监一听这话,顿时哭笑不得:“哎呦!我的驸马爷,您从哪儿听的这话呀?傅奕他老人家都八十五高龄了,哪有精力昼夜观天?”




    “所以,实际干活的是,你刚才所说的天文观生?”房俊忽然想到了什么,问道:




    “他们不会是实习生吧?”




    “实习生?”小太监愣了下,随即恭维道:“您这个词用的妙,就是这么个意思!”




    一听这话。




    房俊顿时瞪大眼睛。




    ....我去!唐朝也有劳务派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