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9章


    第1419章




    第1098章清明节




    祭扫时焚烧纸钱。




    在唐朝时已经开始流行了。




    并非是一脉相传,为华夏的传统习俗,也是孝道的另一种延续。




    实际上,隋唐之前,祭拜不烧纸。




    因为祭拜的日子是“寒食节”,而不是清明节。




    ....自上古时期,古人便有“改火”的习俗,将上一年的火种全部熄灭,然后重新钻燧取火。




    在无火的这段时间,人们吃冷食度日,称为“寒食”。




    后因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寒食节”也随之固定下来。




    这一天,家家上坟祭祖......因为禁火,所以纸钱不焚烧,而是压在坟头,或挂在坟上。




    一两日后,便是清明。




    彼时的清明,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不具备祭祀功能,但雨水增多,象征新生。




    所以,寒食节悼念亡者,清明节向往新生。




    两者一阴一阳,一生一死,便有了紧密的联系。




    就在这时,转折点出现了......




    随着人们认知的加深,认为,神鬼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不同。




    不焚化的纸钱,在彼岸是不流通的。




    要缅怀先人,祭奠祖先,必须采取“燎祭”的方法,把祭品和纸钱焚烧。




    “使气达于天”,使用烟作媒介,方能传达对其的敬意。




    但问题出现了......




    按照习俗,寒食节禁火。




    故而,人们便将焚烧纸钱这一项活动,放在了清明前一天。




    所以,至少在隋唐的民间,焚纸钱已经成为传统。




    慢慢的,这一习俗开始向上流社会蔓延......




    《资治通鉴》曰:“时上颇好祀神鬼,故玙专习祠祭之礼以干时。上悦之,以为侍御史,领祠祭使。玙祈祷或焚纸钱,类巫觋,习礼者羞之。”




    意思是,唐玄宗信奉鬼神,而宰相王玙则投其所好,在祭祀时焚烧纸钱,近于巫术,是与礼法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