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刃斩春风 作品

502、迎喜神(1/2)

    站在现实与阴间的交界地,身后斑斓气脉漫卷而来,苏午神色平静,不徐不疾,看着阴间之外——现实世界的景象。


    此下的阴间边缘外面,


    是现实里的一处山洞。


    山洞里黑漆漆的,即便有许多灯烛在阴暗角落点燃,亦只是稍稍映照出了此间的朦胧情景。


    一些被塑造得怪模怪样的泥胎神像,在山洞中的宽敞地带排成了两列,相对而立。


    左边的泥胎皆为男性,要么生着传统神像绝不会有的恶诡之角,要么就面色血红、口中伸出獠牙,活像是一个个从地狱里爬出来的鬼王。


    右边的泥胎俱是女性,


    它们同样面貌狰狞,但作为女性的生丨殖特征极其明显,


    或是胸口巨大,或是头发极长,作出种种等候交丨媾的姿势。


    这两列男女神像,当下都是年久失修的状态。


    有些神像没了脑袋,


    有些神像齐腰而断,被后来人用钉子强行钉在一起,


    有些神像缺胳膊少腿。


    种种神像,俱有一个共同点——它们头顶被夯入了一根根成人手臂粗的铜桩,那铜桩上写着密密麻麻的密咒真文——苏午只看一眼,就确定那是密藏域的密咒真文,


    这篇密咒真文,出自‘虎衣明王’本尊修行之中。


    密咒与苏午从前常见的‘虎衣明王’本尊经纶提炼出的密咒,已经有较大差别,可以看出应该是后来人自行领悟、开创出的一种密咒。


    但从密咒真文的整体架构中,


    苏午仍能看到一些熟悉的影子。


    那些熟悉的影子,


    ‘映照’出了他自己的面目。


    他终于确定,


    捉虎仙人是谁。


    就是他的师弟——李狗剩,李虎。


    他传授了师弟‘虎衣大士修行法’,叮嘱过对方种种禁忌,他的传授,足够师弟修行到开了‘心脉轮’的境界,但眼下铜桩上的密咒真文,


    则反应出师弟的修行境界,非只是开了心脉轮,


    对方或许连‘天关之轮’都打开了。


    这种隔着一个时空,看到故人遗留痕迹的经历,让苏午心底满满地都是情绪,他恨不能立刻拔足前去灶君庙,拿到自己埋在祭灶君碑文下的铜环。


    但他又深知,当下准备愈多,


    日后再入灶神模拟,才能越不留下遗憾。


    是以便将此种情绪深深埋藏在了心底。


    他的目光越过那排成两列,脑顶被夯入一根根铜桩,被破了发庙的邪神,看向最上首位置,一尊浑身被风干、凝固的黑黄米饭包裹着,脚踏着一具已经失水风干的男子尸首的‘神像’,就立在最上首。


    这已经不能说是人像了,


    根本就是活人俑。


    遍身被干涸凝固的黑黄米饭包裹,看不出具体形貌的‘喜神’披着红盖头,一根根红线缠绕在它身上,那些红线下缀着一块块木牌。


    木牌上还写了些东西,


    不过木牌太小,‘喜神’与苏午距离太远,


    他即便目力极佳,


    此下也是看不清木牌上的文字了。


    ‘喜神’的胸口处、四肢、乃至脚下的男性干尸,都被一根根铜桩贯穿了,它胸口处的那根碗口粗的铜桩,被锯掉了大半,


    从切口处看,铜桩被锯得极其平滑,


    应该是现代切割机器所为。


    一道铜牌还钉在喜神身上,


    铜牌也从中间被切断,但不影响苏午看清铜牌上的文字:“初祖阴喜,光兴之祖灶君李岳山,掌灶人李午在上,今弟子伐山破庙于此,玉田、小池六地之‘喜神’,从此绝祀!


    喜神教人隔绝‘阴喜脉’门墙!


    灶王神教‘六正脉’之阴喜脉捉虎郎李虎留字。


    大明崇祯十五年九月七日午时!”


    那铜牌上的一列列文字,


    像是一记记重锤,


    砸进苏午的眼睛里,


    砸在他的心尖上。


    他在上面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看到了师父的名字,


    看到了师弟的名字。


    其他人呢?


    珠儿、青苗、秀秀过得好不好?


    那头无知觉容纳了厉诡的骡子,是否还被他们约束着?


    织锦山上新立起的灶庄,此后又如何了?


    自己答应了与老道一起前去茅山巫教祖庭,却中途食言离开,老道玄照会不会因此与灶庄交恶?


    一个个问题在苏午脑海里盘旋不休。


    苏午看到那‘喜神’像前,


    停着一副棺材,


    棺材里,躺着个脸色青白的年轻人。


    ——是个死人。


    在棺材周围,还围着六个男人,一个女子。


    女子体型痴肥,轻轻抚摸着棺材里男青年尸体的脸孔,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般落下,落在青年青白的面孔上,她的声音如泣如诉,蕴满悲伤:“当时我们生这个孩子多不容易?


    头胎是女孩,养了几个月,你就偷摸把孩子送走了,我连看都没看着她最后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