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进商(第2页)

  所以在同一个州之下,每个市的政策居然都会有所差别,而且这个差距还挺明显,在执行度上便可很直观的看出来。

  谢玉东自然是全盘支持梁启赋的,可是背地里未免没有自己的想法,如今梁启赋被他推到明面上,和叶家正面打起了擂台,吸引了大多火力的同时,自然就给自己留下了很多机会。

  比如掺些沙子,放些钉子。

  这些在以前武卫国和梁启赋都盯得很死的情况之下,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因为叶家的插手反而变得容易了许多。

  第三方势力的加入,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将会出现新的制衡状态,这是常有的事情。

  于是不管是在商界还是学界,有着不少姓谢的杰出人物开始造势,从这两个地方出来的谢家子弟还进行了官员评选,公务员考核。

  在这些名声基础之下,他们融入一些基层干部的集体也确实十分简单。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你为了一地百姓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地百姓根据你的贡献推举你为村长,推举你为当地的政协委员,这个不过分吧?

  毕竟大家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一定的运作工程之下只要你具有公民的身份,加上这个审查并不严格的情况之下,想要拿个基层小干部简直不要太简单。

  而且由于国家政策的主要原因,基层的干部通常都是由选举选拔出来的,上面的人很难插手,毕竟华夏太大了,只能在思想的大层面上进行一定的规划,不可能每个村每个镇都有着组织的人。

  更何况因为一些地方的历史背景原因,组织的人想要插手就更难了。

  大家族之所以称之为大家族,那是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一定体系和组织安排,虽然基层干部职位比较低,但是基数大,只要有那么一两个人有所发迹,自然会有其他人帮衬上去。

  这就像一个金字塔,从下面开始堆叠,只要垫底的人越来越多,就会有越多越多的人被挤上去。

  古代国家发展到后期,为什么官员会显得累赘?

  这个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职位的分工模糊,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就像朝中有人好办事一样,这个事情对的是人,并非事。

  一栋高楼建筑之内,圆桌旁围绕着十几个西装革履的人物,人人脸色上都带着一丝愁绪。

  “会长,我们的面粉厂又被查了,食品部门下达通知说要整改,明眼人都知道是为难我们,这已经是这个月的第六回了,你看......”

  孙怀中是谢玉东的所成立的玉龙商会里面的股东之一,属于最早班子里面的入手,对于这个非凡领域的领头人,他还是极其推崇的。

  只不过在商言商,崇拜是一回事,赚钱是一回事,总不能为了情怀饿肚子吧?

  “我负责的皮革加工产业-,收货渠道也被查了,要是再拿不到货,下个月我可就要停了。”

  “你们这些还好说,会长,你答应给我们的那一批机械到现在都没进来,国产的虽然不是不能做,可精度上不够呀,我们的老师傅之前用的都是熊国造,再次也是倭国的,已经跟我们抱怨了好多回了。你看你这厂还办不办.......”

  说这一番话的,看来怨气还挺大,毕竟被忽悠过来说要进军机械化管理行列,结果机器没有,人才没有,自己好不容易挖几个人才过来,生产出来的东西还不够请的人工费。

  谢玉东看了他一眼,随后又把视线转向其他人。

  “除了路峰的特殊情况之外,其他人还有没有问题?”

  “那没有的话我安排一下,如果不是精加工系列的,我建议是放到农村社团,面粉厂,烟花厂直接采用合作的方式,以一个村子为基础进行合作,其他的皮革厂电子厂,统一转移到一些自己人的地方,我稍后会把名单公布。”

  谢玉东清楚各行各业里面自己的确是个菜鸟,但是面对规避风险的措施,自己还是有办法的。

  商业机遇,赚钱套路他不清楚。

  但是他有路子。

  你有商业天赋,你有着百年机遇,那有什么用?没有背景,没有渠道,你就只能为别人打工。

  经过这段时间,基层的渗透,在一些村子已经有了足够的力量可以抵抗。

  这个时代农村的好处就在这里,你想要查证,小规模作坊根本无证可查,特别是在一些村子里,你想封也封不住。

  到时候再用村委的子弟盖一个合法的公章,又变成了他自己的政绩。

  想要正经赚钱的,在这个时代很难混下去。

  玉龙商会成立起来的时候,自己打的噱头就是高干子弟的合作,但是真正涉及到核心力量的竞争,那还规划到了自己的门下。

  这无非就是一个借鸡生蛋的过程,很多人都看明白,但是没办法,想要赚钱,哪有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