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故事


  疙瘩村最有名望的端大爷,正给孩子们讲着历史的渊源。

  时值正午,村民们都需要在外劳作,或是采摘野果,或是种植作物,带孩子这种事情,自然就只能交给村子里面的老一代了。

  “我们先祖以前是神州那边的大官,因为正义执言,后来被贬到了淮州,只是仕途不顺,在淮州的时候恰好发了大水,结果又接连被贬,到最后这才在丰州落下了跟脚,我们丰州你们这群娃子也见过了,山多树多蛇多,是不是觉得很凄凉?”

  端大爷手拿着一把枯叶扎起来的破扇子,整张面容虽然沟壑遍布,可是满头发色只白了一半,看上去倒也不像是个七老八十的古稀之人。

  此刻正眯着小眼睛,面带慈祥,一边说一边问,底下的一群小孩儿听着正起劲,这个时候发现可以发问,自然是个个积极发言,一个个都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的不停。

  “什么是凄凉啊?”

  “就是像阿泊一样,爹死了,娘也死了,就他一个人自己到各家地里去刨食。”

  “我爹没死啊!不过这么说来,端大爷是不是和阿泊一样凄凉?”

  “凄凉就是说这里的生活不好,之前有几个外来探险的家伙就说我们这里凄凉,说什么一个村子连电视机都没有,歪歪也没有,都不知道我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哦,那他们的爹娘死了吗?”

  “都别吵,都别吵,听端大爷说,一个个叫什么叫?”

  孩子头阿獠发话了,这一群孩子终究是安定了下来。

  端大爷先是回答了一开始关于凄凉的那个问题:“凄凉跟你有没有爹娘没关系,只是说你过得不好或者是……想哭都哭不出来,这就是凄凉。”

  随后又看了一眼,角落里孤独的孩子,浑浊的眼中洋溢着悲悯,说道:“阿泊的爹娘被尉临寨给杀了,这也是一种凄凉,所以我们才要记住尉临寨的可恨,但你们以后长大了,要记得为那些死去的族人报仇。”

  “报仇?”

  看着孩子们那单纯的目光,端大爷狠狠的点了一下头,这里面是数不清的仇恨:“对,就是要打回去,不过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你们只需要记住这些死去的族人,至于报仇,等你们长大了就懂了。”

  只是仇恨这两个字太沉重了,端大爷每次说到这里的时候,都不愿意深谈下去。

  底下的娃子却不乐意了:“啊呀,端大爷就跟我们说嘛,说嘛,好端端的,干嘛老是说话一半一半的,俺娘说你这种人就是生孩子也会变成一半一半的。”

  端大爷听到这话脸都黑了,放眼过去的时候发现,原来是肥珍家的娃儿?哦,那没事了。

  “去去去,还想不想听故事了,一会又要让我说这个,一会又要让我说那个,我话还没说完呢!”

  “听——”果然这句话一出,小孩子起哄的心思就少了,异口同声的喊了一句之后就乖乖的坐在地上,抬起好奇的眼睛,继续听讲。

  “好,要听就给我坐好了,话说我们的先祖被贬到了这个丰州以后,本来就够凄凉了,结果还有更凄凉的,要不是当时有贵人相助,恐怕还会被贬到沧州去,沧州什么地方?就是我们丰州往南走,听说那连棵树都没有,比我们这里还凄凉,靠近海边,放眼过去都是沙滩,天天和鱼过日子……”

  这些故事是他们的童话,也是他们父辈的童话,一代代口口相传,一代代继承发展,到了现在,早已是他们生活里必不可少的存在。

  外面世界有多精彩,他们也许一辈子都不知道,但是并不代表着他们要忘记自己先祖的足迹。

  这些娃儿一直听到太阳偏西,这个时候太阳并非太过毒辣了,就可以让他们去一些地方逛逛走走,或是到地里帮忙处理一下农务,在这种强度的阳光之下,也不至于会晒伤……

  只不过只有一个人一动不动,那就是阿泊,他没有父母,自然就没有农务,加上年纪不够,也自然没有拥有土地的权利,村子里把他放在端大爷这里,和一群族老养在一起。

  其实在这个村子里,缺爹的也有,缺娘的也有,但是既缺爹又缺娘的——就此独一份。

  阿泊本来是有人领养的,只不过端大爷看他这把年纪都十岁出头了,老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就这么丢给一个家庭,增加一个大的负担,这并非一个好事。

  于是就把他接来族老居住处,由村子里面一同赡养,哪家农忙时候可以让他去帮忙,也算是报答村子里的恩情。

  前段时间秋收的时候可把他忙得够呛,眼下入了冬,倒是没那么多杂活做了,于是就跟在端大爷身边,端个水,搬个凳,铺个床什么的。

  只是现在,他有些落寞。

  “那些混小子口无遮拦,阿泊你别放在心上,你爹娘虽然死了,但不还是有我们这么多大爷大娘照看你吗?这小脸不高兴的,是看不上你大爷呀?”端大爷说着说着自己就笑了起来,试图用欢快的情绪带动那个落寞的小朋友。

  但是他看效果不佳,于是又换了一个口吻:“哎哟,看不上也没办法喽,反正我这老头子半个脚踏进地里,也没几年可活了,等我们都死了,你看不看得上我们也不知道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