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才华天赋之文道(第2页)

  “所谓文道,其实我们也不清楚,只是前人所说才华天赋,此乃天之馈赠,天意所赋,虽然语言荒谬,经不起推敲,可这也是唯一能够解释得通的。在历史上,西汉董家一派的天人感应,便是对此作出的进一步阐述……咳咳!”

  陈森听到这里似乎可以理解为什么当代文教不行了,儒家思想和皇权,纠缠太深了,如果当代文道崛起,那就少不了挂上一个帝国复辟的名头了,这个名头,因果太大……

  不过说起来也是一起一落,各有定数。

  文道气运和中原皇权纠缠的太深,因此可以传承千年不断,维持了长久的体面,已经把福给享完了,崛起了这么久,到了今天没落,倒也不算是吃亏。

  “不管如何,文道的崛起便是来的如此玄乎其玄,可人有不同人,天就有不同天,孔家圣贤一脉,自认为文道一家,乃是圣人一家之学,其他人得了文道眷顾,所以都是圣人之徒,因此……自成体系,以为夜郎!”夜郎二字一出,崔杼眼中便流露出几分轻蔑,他一边书写,一边继续说道。

  那一家子的事情,陈森也听说过一些传闻,却没想到野心如此之大。

  自成体系,以为夜郎……这就是第2个皇帝呀!只是从来天无二日,哪怕阴阳日月,也是昼夜难见,孔家……有这个能力吗?

  “只是圣人门下弟子众多,各自理念不同,其中文之一字,便有书、礼、乐、颂等诸多不同,武之一字,骑射更加无双。因此,仅仅继承了文之一字,礼之一道的孔家,根本代表不了整个文教,只能退建文宗、偏居一隅。

  同时也因为这个野心,文教彻底分崩离析……最后还冒出个理学……呵,天人之道又岂是那么简单的理解?若作为天子,便是上天之子,若天下是一家之天下,那孔圣人又是什么地位呢?”

  说到这里,崔杼眼里的嘲讽之色,已经掩饰不住了,同时他手中也停下了继续书写。

  “我碑林继承的是文之一字,书之一道,其理念,便是认为,这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记载着知识传承的文字书籍,是天下人的文字书籍。

  我们手握着文道的知识,不是为了敝帚自珍,不是为了高人一等,而是为了让学问传播下去,让天下更多人得到教化,让天下更多的人学到知识,让天下更多的人传承下去。

  我们认为,学到的知识不是自己的,而是先人的,这些知识,由先人传给了我们,我们有责任把它传下去!

  这就如同人族的薪火传承,一代又一代手与手交接,口与口相传,这才有了我们的今天……这是祖辈的遗泽,也是祖辈给我们的教训。

  积财吝赏之人,自视清高之辈,便是我辈中人的败类,更是忤逆了先贤理念的不孝之徒!此等败类……”

  崔杼在赞扬自家传承的时候,还不忘记贬低孔家,而且语速还越来越快。

  陈森感觉放在崔杼胸前的那个手掌起伏的很是惊人,由此也能判断得出崔杼的情绪有多么的激动。

  “文道一途,往前走虽然是才华天赋,但也是有迹可循,只不过到了近代,一切都飘忽不定了,比如各州属的文科状元,甚至是全国的文科状元,也不一定能入文教门下。

  如果说他们是因为匠气太重,文道不眷,可天下才子甚多,为什么头筹倒是落在了一个区区中专生身上,年纪轻轻的怎么能够得此机缘?

  那闻丛,不过是一毛头小子,不识四书五经,不懂君子六艺,闲时不过看了几本杂书,却能够得到天地之青睐。我等穷经皓首二十载,苦研字帖真义半青春,却只能落得一个庸才的称呼……这叫我如何甘心?”

  崔杼身上的书卷气本来挺浓的,可是随着他的话越说越离谱,眼睛也开始蒙上了一层浓浓的浊气,灵性皆失。

  身上浓浓的墨香味也变成了酸臭味……如同是把一瓶10年老醋浇在了身上一般。

  陈森鼻子一动,才发现崔杼已经是出气多入气少了。

  这男子颤颤巍巍的举起手中的纸张,晃晃悠悠的递了过来,呼吸沉重的说道:“此信……还望陈兄弟,前往山海关,交于总兵的手里,此乃文教大事,旁人……未必知晓其……”

  话还没说完,那拿着写满了泛黄纸张的手,已经无力的掉到了地上。

  陈森感受着那冰冷的胸襟,便知道一条生命在自己的怀里失去了,可不信邪的他又唤了几句。

  “崔大哥?崔大哥?……”

  良久无人回话,陈森这才黯然把人放下,他拿起掉在地上的纸张,上面用简体字工工整整的写了一封信,信上的每个字他都认得,可是拼凑在一起就很难理解了,想来这应该是每个文教子弟,或者是碑林子弟自己的一套密语吧!

  反正看也看不懂,今晚……人没救到,信息没了解到,情况也不清楚,但是可以判断的是——闻丛现在还活着,安不安全另说,毕竟孔家人收到了消息,很难确保……

  陈森甩了甩头,把这些想法都甩掉,将纸张收入怀中。

  现在想这么多东西也没用,还是先把人给安葬了,然后回去看看尤凤那边怎么样……

  天已经快亮了,他不想再次经历那些被坑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