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后人笑前人


  肖固安随手浏览着网页上面的信息,不到片刻,他的脸色就越发凝重了,官方有很多术语,常常能够令人忽视一些必要的细节,可是忽视那些作为掩饰的修饰后,问题……要比想象中远远严重得多。

  只是流露于言表的东西都是雾里看花,需要确切的了解情况,还是得和上层的人员沟通后,这才有着落。

  夏工程,德政楼。

  熟悉的房间里面坐满了西装革履的人,他们容貌不一,习惯不一,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身上的那一份气定神闲的气度,这是长时间身居高位得来的。

  居移气,养移体。

  毫无疑问,他们这些人代表着绝大多数上层圈子里的利益,包括一些世家豪族推出来的代言人,以及各级代表。

  唯有在各自所属势力的上层博弈之中脱颖而出,才有资格在这个房间内,讨论整个国家的未来。

  别人议论政策,也许是位卑不敢忘忧国。

  他们议论政策,就算是一个荒谬的玩笑也有可能变成事实。

  “今天开这个会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民生的恢复,这里涉及到经济、医疗、教育、交通……本次会议主要是就以上这几个方面进行立场的定义,另外一个是对外策略的经营……”

  坐在首席的,依旧是那个背脊如同标枪一般笔挺的男人。

  他定下这个会议基调之后,把视线移到了次席的男人身上。

  “靳部长曾经担任过淮州委员,对淮州诸多民生建设有着足够的了解,在重建灾区的时候,也花费过大时间去研究,我想,淮州这次的实况分析,还是要你多加费心了。”

  次席坐着的,是一个身体略微发胖的男人,年近六旬的他,脸上带着富态的红润,让人看不出他的真实年纪。

  他叫靳亿,花了半辈子的时间爬到了这个可以称之为位极人臣的位置,作为一个普通人,手上却掌握着无数华夏修行者的生死命脉,这也足够他自傲了。

  “淮河作为我们国民经济命脉之一,我们曾经抽样调查过,其国运浓度梯度以干流为先,而且由于北部地理位置的原因,淮北的国运浓度比淮南的要强一些,所以如果以入海口的支流往西边算去,淮北的一些工业依旧有着存在的必要,风险肯定会冒一点的……”

  ……

  “你就是廖将军往日培养的指挥官肖固安吧?果然是一表人才,年轻俊彦,看来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更胜闻名啊!你好,鄙人胡育民。”

  就在肖固安踏入夏工程的时候,一个让他料想不到的汉子走了过来,这汉子眼中丝毫没有对年轻人的轻视,而是磊落飒爽,他握着肖固安的手掌,友好的打个招呼。

  他的态度很谦逊,从他手掌传过来的力量让人很是温暖,这让肖固安的心情好受了几分,只不过听到这个人名字的时候,肖固安却愣住了。

  “胡……胡委员长?您……您怎么在这里?”

  胡育民,神州负责人,同时也兼任各州委员的总委员长,他的态度往往代表着的是国家的意志。

  只是随着神州对各大州属的监督和管理渐渐减少,总委员长也难免有些力有不及。

  毕竟各地方有各地方的利益诉求,彼此之间一旦产生利益冲突的时候,胡育民一旦保证不了公平公正,那位置就会变得越来越尴尬。

  可就算他能公平公正,别人却总是想着自己拿的不够多,加上战争一起,鞭长莫及,在这种情况下,胡育民就越来越无力了。

  肖固安没有见过这个总委员长,可他在监狱中就听说这个总委员长曾经给自己背过书,但是在当时,因为指挥官体系和负责人体系不同,负责人体系和上层管理体系不同,在各方掣制之下,这个总委员长哪怕大费周章,也无法把他拉出来。

  毕竟当时廖宁已经牺牲了,诸葛云也不可能给战争背锅,那最后战场总指挥中心里,就只有肖固安变成了替罪羊,不仅是为战争的过错买单,也是为廖宁的失误买单。

  肖固安说着说着似乎想到了什么,顿时失声。“难道你也是为了他们……”

  这个他们的意味很明确,代表的就是上面。

  胡育民话听到一半就摆了摆手打断他,笑道:“呵呵……”

  “肖同志,你先消消气,我们二人虽然素未谋面,但是廖宁生前是我的好友,如果你不介意的话,你可以叫我一声胡叔,当然了,叫我一声胡大哥也可以。”

  “我这次来不是为谁说话,毕竟当年的事情也是我们对不起你,没能做到一个后勤保障应有的态度,没能给予英雄该有的待遇,我为你这三年的牢狱之灾而道歉,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