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不语 作品

第三百二十八章 神仙也有看走眼的时候(第2页)

  万一真遭遇什么大败,甚至大明出兵连被打残的朵颜三卫都没收拾,反被他们收拾了,那影响的可就是大明整个边地的战局了。

  “呵呵。”萧敬笑了笑。

  他似乎觉得陈宽很天真。

  连那些顶级的文臣,口口声声为朝廷为大义,多数时候也是重私利大过重家国,现在你却让我们这些没根的太监,去讲什么大义?

  萧敬在行事风格上,更接近于腹黑的文臣,在有利可图时自然会跟张周走得很近,极尽巴结之能事。

  可一旦让他自己上位掌权,并让他感受到张周主张成立上听处,就是有针对他这个未来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动向,那他也必然会反向出手。

  ……

  ……

  “这场仗,你总不能靠张永吧?”

  张周马上要迎亲了。

  在张周的新宅,也就是李广留下的京师大宅内,张周接待了当日休沐的林瀚,老少二人坐下来之后,林瀚自然也就提到了辽东可能会发生的战事。

  林瀚虽然不是上听处成员,作为吏部左侍郎也无分担兵部事务的压力,但他是个老旧的学术派学究,喜欢教导人,喜欢用他的方式去改变别人的想法。

  林瀚在朝上听到了张周有关出兵的提议,自然感觉到张周的计划漏洞百出。

  首先在于,陆完和张鹤龄这两个新任的最高文职和军事长官,难当大用。

  张周道:“林侍郎,你知道辽东现在能调出的新式火炮,大概有多少门吗?”

  “这……”林瀚当然不知道。

  张周自问自答道:“六百门。”

  “挺多。”林瀚参与过演炮等事,见识过火炮的威力,自然觉得六百门火炮,从数量到力量上,都还可以。

  张周笑着问道:“那若林侍郎你是鞑靼小王子,知道大明出兵的是王琼或是王守仁,带了六百门火炮,还有两三万精兵,你会正面开战吗?”

  “这……”林瀚又犹豫了,随即他摇头,“多半会避一避吧?”

  “我也觉得是啊,其实我也在想,以后大明炮多了,炮弹和火铳近乎配备全军,要出塞跟鞑靼人正面决战,只怕鞑靼人不会给这种机会,他们肯定会利用草原的纵深,跟大明躲着,直到大明人困马乏退兵时,再借机骚扰,甚至从始至终都不露面。”

  张周态度还算是轻松。

  林瀚道:“所以说,你才会找几个看上去无能的人,去带兵?”

  “是啊。”张周一点都没遮掩。

  这就让林瀚很无语了,他一拍桌子道:“你明着是去打朵颜三卫,甚至是兵马深入草原的,却不顾大明边镇将士的性命,用无能的将帅前去带兵,你……你……”

  老学究要教训人,却突然不知该说点什么好。

  要骂得狠了,这是自己未来的女婿,以后还处不处了?万一这女婿以后不让自己见女儿……岂不是因言而给自己找麻烦?

  至于骂轻了,他又觉得违背了自己身为儒臣的操守。

  张周笑着给林瀚倒杯茶道:“林侍郎消消气,谁说陆完就是无能之帅?又谁知道寿宁侯是无能之将呢?”

  “就他们?一个从未当过督抚,从未带兵上阵,一个则……唉!”

  提到张鹤龄,林瀚都不知该怎么形容。

  就张鹤龄那货,还好意思上战场?去战场上不帮倒忙都是好的。

  张周道:“那林侍郎知道,如今三边可调遣的新炮数量,有多少吗?”

  林瀚不耐烦道:“辽东都有六百门,三边总该有两千门以上了吧?”

  张周笑着摇摇头道:“连二百门都不到。”

  “什么?”林瀚忽地站起身来,一脸不可思议。

  大明的防备重点在三边,却是三边新炮寥寥无几,而辽东在林瀚看来只是微不足道之地,都是一群无能的部族在那闹腾,却布置六百门炮?

  张周道:“这么说吧,从我接手九边防务开始,我的防备重点,一直都没有放在三边。三边之地看似也受我节制,秦制台对我也算是客气,但他行为古旧,并不接受我的一些新想法,他并不主张大明主动出兵,更多是想屯田安民,并修筑城塞堡垒。”

  林瀚坐下来,把头别向一边:“秦世缨就是这么个人,你改不了。”

  “嗯。”张周感同身受道,“既然我改不了,以后出兵等事,你怎么能指望我从三边发起呢?我让秦制台发兵草原,他会听我的吗?”

  林瀚道:“你可以跟陛下提。”

  张周再摇头:“陛下不可能把九边防务全交给我一个人之身,秦纮人在三边,能稳定军心,令鞑靼人不敢贸然深入,这都是有效的,他在治军安民上的能力,也远在我之上……他要屯田安民修筑堡垒,本身也并不错。”

  林瀚这才意识到,张周看起来武断,但其实思虑非常之深。

  “反观辽东,豺狼遍地,除了朝鲜、各部女真之外,还有朵颜三卫等草原部族,而辽东又曾经历过宁远一战,将士心中对新式火器的接受度更高。再加上如今朵颜三卫被鞑靼小王子给打残,令我大明有了出兵的机会,此时不从辽东出兵,从何处?”

  张周说出他的理由。

  林瀚问道:“这些话,你跟陛下提过吗?”

  张周道:“有的提过,有的还是要等有战果之后再说。不然我怕陛下也不太愿意接受。”

  “唉!”

  林瀚叹口气。

  从他眼前的反应,让张周意识到,林瀚看起来很古板,但其实思想还是很开明的。

  当林瀚觉得自己没道理的时候,他也会低头,不像朝中那些耿直的谏臣一样,明明自己都毫无根据,只守着所谓的传统理念,还在朝堂上死犟。

  张周笑道:“那林侍郎你看,如果大明推着六百门开花炮,一万多发炮弹出去,另外还有一千门以上经过改装的旧炮,以及五万发以上的普通炮弹,加上一万支左右的火铳,已经被打残的朵颜三卫,是否有望风而降的可能?”

  “嗯。”

  林瀚点头。

  听着就挺恐怖的。

  张周笑道:“所以说,关键不在于兵马有多少,也不在于谁领兵,而在于炮多不多,炮弹够不够。至于统兵之人,只要能力差不多,出兵时不要遭遇到太多的阻碍,那大事便可成。非要用所谓能振奋军心的‘名将’,结果我看也没好到哪去。因为我跟朱知节相交下来,也没觉得他有什么能耐。”

  张周如此轻松的表达,深入浅出跟林瀚表达了最关键的思想。

  以后大明要在草原建功立业,不在于培养名将,而在于多铸造火炮和炮弹,还有火铳。

  有了这个,哪怕就是个最普通的将领,也能带大明取得大胜。

  反而那些名气什么的,会成为战场上额外的负担,不会起什么正面效果。

  ……

  ……

  “用张家老大?”

  清宁宫内。

  周太后从自己孙子口中得知,辽东用兵打算用到张鹤龄当总兵官,差点一口气不顺背过去。

  还真是……剑走偏锋。

  朱祐樘道:“孙儿也不知现在鹤龄的能力提醒到如何,但既是跟秉宽去了一趟西北,料想应该也会有进步。”

  周太后一脸不悦道:“进步再大,他也没资格领兵!如果只是让他挂名总兵官,镇守一隅,那也就罢了,居然让他……带兵出征?皇帝啊,大明的江山基业为重啊。”

  朱祐樘摇摇头道:“其实孙儿也在想,或是有所不妥,但秉宽举荐过那么多人,料想应该也不会看走眼。他想用鹤龄,自然有用他的理由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