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不语 作品

第四百六十九章 撑腰(第2页)

  谢迁道:“长此以往,宣府的府库也会成了内府的帑币,如果一道御旨就能从宣府调运粮食出去,那还不如将所有的钱粮都贮压在京仓内。此风不可长啊。”

  佀钟似乎也听出来了。

  谢迁就是来给刘大夏“撑腰”的。

  光靠刘大夏去跟张周、王守仁这条线上的人争,是有点蚍蜉撼树的意思。

  但如果朝中一众老臣出头的话……当然也不能出头太明显,就是要暗地里支持,这是为防止皇帝产生激烈的抵触情绪,这就需要谢迁为代表的内阁大臣等,时不时在暗中发個力什么的,以整顿等名义,暗中帮刘大夏一把。

  佀钟很清楚自己在朝中的定位,他不属于新派,意思是户部现在主要还掌控在刘健为首的传统派系手中。

  佀钟点头道:“是该如此,那就找人奏上一奏,不如再请陛下将这批的安置粮改成银钱,以西北出兵用粮要有所储备为由,把粮食改调往延绥……您看如何?”

  “嗯。挺好。”谢迁点头。

  不改变皇帝赏赐的目的,只是把赏给偏头关出兵将士的粮食,重新换成银钱,重新经过一遍审批,把已经落实的赏赐再改成虚的……

  皇帝以为自己赏赐了,但其实将士手上暂时什么都得不到,要再等个一年半载,这批赏赐再以折色的方式发到将士手中。

  既找了麻烦,还不露痕迹。

  谢迁突然就觉得,佀钟比之周经这样的老油条,在操作环节上就很对路子。

  “别让张秉宽知道了。”谢迁提醒道,“陛下那边倒好说,现在陛下只看重出征河套的结果,银钱和粮食几时散下去,陛下也不会过分苛责。但要是张秉宽出面,事或就不同了。”

  防张周如防贼。

  佀钟道:“是。”

  随后谢迁再查看旁的公文案牍时,跟佀钟商议时,好像也就没先前那么刻意回避,言语之间也轻松了不少。

  ……

  ……

  西山。

  张周这两天都在西山监督往西北调运军械,军械并不是运往延绥,或者说朱晖领兵出征所用的那批,之前都已经筹备完毕。

  现在要运的,都是往大同运送。

  如果说现在宣府是作为大明在西北的粮食中转站,而王守仁作为宣大总制所驻守的大同,则作为西北的军械武器库。

  “四十门炮,加上一千六百杆火铳,只能装备个一两千的人马,会不会……少了些?”

  张周身边,是陪他一起来,作为皇帝特使的司礼监太监韦彬。

  张周笑道:“积少成多。这次运的炮,不是普通的轻炮,射程可不近。”

  这次要由张周亲自来监督,是因为运出去的炮都是线膛炮,也是大明第一批的线膛炮,火铳仍旧是滑膛的的燧石铳,不过张周已经准备改进为线膛,只是还需要时间。

  韦彬道:“听说这次还调了不少的工匠去大同。”

  张周笑着点头道:“大同产煤,可不比西山少,煤质量更高,只是那边生铁的运送还不成气候。如果再过两年,能打通一条从京师到山西的有轨铁路,那时候大明的西北跟京师之间,可就算是联系在一起了。任重而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