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不语 作品

第四百七十六章 秋后算账(第2页)

    “那这案子应该好好查,我所知不多,把尽可能多的案牍给我看过,我总结一下,这两天牟指挥使可能要辛苦一下,有事咱单独面谈,还是不适合让外人来传话。”

    张周不会马上拿主意。

    牟斌似很明白张周的用意,案子是可以稍微拖一拖,甚至往外放点风声,试探一下官场同僚的反应。

    谁说在这种官场整肃的事情上,就一定要雷霆万钧的?

    ……

    ……

    王琼在京宅邸。

    这天来了一个客人,是从辽东被调回京赋闲的曾经宁远总兵李杲,因为李杲曾在宁远之战中,算是曾给王琼打过下手,尽管当时李杲还是太监任良的人,但现在任良、张玉这些人倒台,他所能想到要巴结的,也只剩下王琼这个如今的户部侍郎。

    恰恰,王琼对于旁人拜谒和请托之事,并不太会回避。

    “王大人,末将回到京师之后,受尽白眼,但末将有一心为朝廷效命之心,还请王大人给末将这个机会。”

    李杲见到王琼之后,还给送上了一份“心意”,小木匣装着,里面必然是值钱的东西。

    王琼看都没看,问道:“许久没关心辽东的事务,任公公怎样了?”

    任良在宁远之战后,以功臣在辽东扶摇直上,在陆完为辽东巡抚之后,一直给陆完找麻烦。

    在王琼看来,任良朝中有司礼监太监为靠山,李杲作为任良麾下的将领,完全没必要投身自己这边。

    李杲道:“实不相瞒,以末将所知,任公公可能……被下了诏狱。”

    “是吗?”王琼对此并不知情。

    但任良被暗地里卸职他是知晓的。

    李杲急忙表态道:“如今辽东上下的将士,无不感念王大人在的时候,给我等带来的便利,同时也都仰慕于蔡国公和王大人您的威名,想您二位有经天纬地之才,才能令兀良哈那些龟儿子不敢再进犯。如今边疆一切都安稳,将士和百姓也无不齐赞大人的英明。”

    王琼瞅着李杲问道:“你是遇到什么麻烦了吧?”

    李杲面色带着回避。

    “如果不说清楚的话,还是请回吧。”王琼虽然也贪财好名声,但他可不会随便把曾经政敌的人收到自己这边。

    任良何等猖狂?再加上任良的靠山都没倒台,谁知道回头任良会不会又东山再起?

    这些太监看起来没落的时候猫狗都不理会,但要风光起来,似乎就是一扭脸的事,说白了就是皇帝的态度。

    李杲为难道:“卑职……被锦衣卫的人查问,还追问是否曾给任公公、张巡抚等人送过礼,卑职虽未被看押,但都督府的上官说,如今要么调去云南,要么就只能在京师里等,以后……恐怕是再无北方疆场为朝廷效命的机会了。”

    “云南?也挺好。”王琼眯起眼道。

    “但末将还想……多为朝廷效命。”李杲道。

    王琼道:“你到京师之后,在到本官府上之前,就未曾去拜访过旁人?”

    这就让李杲一时语塞。

    到京师后,王琼显然不是他第一拜访的目标,他肯定是想去求见“更高层”,比如说韦彬,比如说张鹤龄,但该投递的拜帖都投递了,送的礼物也不少,就是不得见人。

    “这么说吧,辽东的军务,本官目前无法过问,至于你将来的前途,也要看跟任公公的事牵连多少,至于任公公的案子,也要看背后是否有人出力。”王琼道,“你若真有能耐,或是得蔡国公欣赏,也未必要调你去西南边陲之地,看你造化了。”

    “这……”

    李杲听明白了。

    王琼不想管他的事,让他去找张周。

    李杲心里也着急,心说,我能去拜访那位牛逼轰轰的张半仙,还用到你这里来?

    王琼道:“不过最近研武堂正在广纳各处在京的武将,若是真有能力的,你可以去投考,若是你成绩好的话,进到研武堂来,或对你将来的前途有所帮助。”

    “啊?”

    李杲又隐约听出来,这算是王琼给自己机会了。

    王琼在任良的案子上是说不上话,也没资格调遣军将到各处,但王琼却负责研武堂的招生,这就等于是给李杲划开个口子。

    “末将明白,末将一定努力投考研武堂,末将对大人,还有蔡国公一定尽心竭力,不忘栽培之恩。”

    说到这里,李杲直接跪下来给王琼磕头。

    作为军将,给大明的文臣磕头行礼,李杲一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就好像是投到了正确的人,以后就是王琼门下弟子一般。

    ……

    ……

    李东阳府。

    当天日落之后,一直盘桓于京师的孔弘泰再次出面去找李东阳说情,让李东阳不厌其烦。

    “……东庄,令兄长如今不都已遇赦还乡了?你还来见我作甚?”

    李东阳语气都很不耐烦。

    “咳咳。”孔弘泰咳嗽着说道,“说是赦免,如今也不过只是草民,问过礼部的人,说是最近陛下未曾提过任何有关孔家传承之事,而在下这身体……真是一日不如一日,您看这可如何是好?”

    李东阳道:“宣圣庙的传承,可不是我所能掺和的,爱莫能助啊。”

    孔弘泰用祈求的目光望过去,大概在说,你能帮上忙的,而且你应该知道怎么帮。

    孔弘泰见李东阳神色不为所动,感慨着低下头道:“如今侄儿闻韶一直留在京师中,希望能拜入名门,且他一心求学,在京师中也广交学友,若是宾之兄你能提携他一手……”

    李东阳摆摆手道:“陛下已将我两家的婚事取消,此事不可再提。”

    “并非联姻之事,而是……你看是否可以让他……跟翰林院的人多有往来?或者让他进北雍,多学几年……让他可以积攒声望?”

    孔弘泰近乎是哀求了。

    李东阳道:“你要替他着想,请托办事,只能找一人,你知道我说的是谁。除了此人之外,他人是断然帮不上忙的。因何人而起,则必要以何人来纾。唉!东庄,你不该如此谦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