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砚少年 作品

1128 极限延伸


   蹬地,推送!

  快甩,提速!

  直线,搏杀!

  回发球ACe。

  高文,抬起下颌看了看落点,又看了看球拍,并没有庆祝,转身就走向另一侧,准备下一分的对决。

  开场阶段,好球和坏球,都存在一定的运气和概率,没有必要因为失误而懊恼,同样也没有必要因为得分就激动,特别是发球和接发球的环节,目前依旧在热身,收集数据和测试状态才是第一要务。

  “40:40”。

  接下来,依旧是负责发球的小兹维列夫占据主动,除非——

  双误。

  伴随着“啪”的沉闷声响,网球再次和网带来了一次正面碰撞,然后重新回到了小兹维列夫的球场之内。

  连续两次发球都和网带过不去。

  此时,就能够清晰感受到高文带给小兹维列夫的压力了,不仅是场外的,同时还有场内的。

  尽管开场小兹维列夫就连赢三分,但高文一直尝试在接发球环节作出变化,一次接一发压到底线上、一次接二发直线得分,另外还有一次接一发制造出强烈上旋的高球,三次接发球都制造不同效果。

  压力,就这样一点一点堆叠起来。

  小兹维列夫意识到,自己需要依仗一发,而且一发必须保证质量,结果一发撞到网带上飞出界外;紧接着,二发的压力就成倍成倍增长,一旦质量不够就可能遭遇高文的再次搏杀,但小兹维列夫却没有太多退路。

  然后,二发下网,以双误送出一个破发点。

  “40:Ad”。

  老实说,第一局,并不好看——

  要么发球得分、要么失误丢球,整个回合球没有僵持起来,全部都在三拍内结束,比赛显得有些散。

  缺少足够的对抗强度,这显然不是观众们在这场“青春风暴”对决里希望看到的局面。

  现场气氛也略显散漫,开场阶段本来就心不在焉,注意力还没有集中,如果比赛还不能吸引注意力的话,那就更加糟糕了……

  球场之内,窸窸窣窣的嘈杂声持续涌动。

  经历澳洲赛季之后,重新回到北美,几乎就要忘记北美观众多么“喧嚣”了,和墨尔本截然不同的热闹。

  准备发球的小兹维列夫稍稍停顿了一下,等待主裁判两次维护秩序,这才重新做好准备。

  呼!

  小兹维列夫深呼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的肌肉放松下来,保持专注度,找回非常宝贵的一发。

  假设,这次一发能够进区,那么他应该如何布局呢?

  一区。

  小兹维列夫看了一眼高文的站位,和平常一样,稍稍靠近正手些许。

  一般来说,球员们在接发球时候的站位,往往靠近自己更加强势的一侧,但注意力时时刻刻保护着薄弱一侧——

  什么原理呢?

  非常简单,强势一侧的话,随时都可能起手展开攻击,通过站位来赢得更好的进攻机会;

  但弱势一侧则是对手可能集中攻击的方向,重点就在于,不管站位如何,弱势就是弱势,在接发球的时候想要发动反击,往往难度非常大,所以不如放弃站位,通过注意力的集中完成保护,而是将站位让给更加强势的一侧,一旦逮住机会就能够顺势反击。

  当然,这只是“一般而言”。

  具体情况,则千变万化。

  不要说球员和球员之间了,哪怕同一位球员,在同一场比赛里的不同分数、不同局数、不同状况,可能都会通过调整自己的发球站位来改变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