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麒麟 作品

第七百八十章:大冤种沈尚书(第2页)

  在场三人,说法各不相同,但是态度基本一致,就是反对下西洋。

  应该说,他们说的没错!

  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下西洋是一件耗时耗力耗钱耗人,但是,却得不到什么好处的事情。

  要知道,朝廷下西洋,下的不是一支商队,而是一支舰队!

  大海不比陆地,虽然说,大明得到了西洋诸国的臣服朝觐,但是实际上,大明对于西洋的控制力很弱。

  所以,船队出海,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安全问题。

  除了肆虐的海盗之外,船队到达各国,还要防备的是当地的百姓和军队。

  不要以为远在西洋的那些小国,真的就是听说了大明的名声,所以慕名而来,臣服朝贡。

  那一个个,都是被打服的!

  郑和下西洋,最多的时候,海船多达两百余艘,基本上每一次出海,人数都多达数万人。

  而这数万人当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多达五个卫的官军。

  与其说郑和率领的是一支船队,不如说他率领的其实是一支军队,与其说郑和下西洋是一个政治行动,其实倒不如说,这是一个军事行动。

  这样的兵力,加上大明出色的造船技术建造出的坚固海船,在西洋当中,几乎是所向无敌的存在。

  正因如此,郑和所到之处,那些个番邦小国,才会忙不迭的奉出国书,宣布臣服,遣使朝觐。

  要是大明真的派过去的是一支普通的船队,别说是让这些小国臣服了,不被抢都算好的了。

  但是,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给国家带来的压力巨大。

  不夸张的说,郑和七下西洋,对于朝廷来说,就跟打了七场大仗没什么区别。

  这中间,可不止是银钱粮草那么简单。

  建造宝船,需要大量的人手,数万人出海需要的粮食,起运到港口,也需要大量的人手,船上大多数都是官军,吃喝拉撒都需要照料,还是需要大量的人手。

  那这些人从哪来?自然是征发徭役!

  不可否认的是,郑和下西洋,的确带回了很多珍奇异宝,而且让大明国威煊赫西洋,引得诸国朝觐。

  但是,代价是每次下西洋,要消耗数以万计的钱粮。

  更重要的是,残酷的海上风波,不时出现的海盗,还有每到一地,都有可能发生的武装冲突,让每次出海,军民死伤都要数以千计。

  所以事实上,对于大明朝廷来说,废止下西洋,并非是毫无理由的。

  从利弊得失的角度来衡量,下西洋的回报,的确远远不如支出。

  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下西洋的一应支出,譬如宝船的建造,官军的粮饷,征发徭役的补银,都是由国库承担,皇帝需要出的,就是赏赐给西洋诸国的珍奇器物。

  但是,朝廷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下西洋带回来的珍奇异宝,却全进了皇帝的内承运库。

  对于皇帝来说,拿些绸缎布匹,瓷器茶叶这些不值钱的玩意,就能换到一大堆珍珠玛瑙,象牙宝石,而且,还能得到西洋诸国的臣服,自然是名利双收的好事。

  可是,对于朝廷来说,就是纯纯的赔本还不赚吆喝,这种事,也难怪朝臣们都不愿意干。

  不过,所幸的是,如今距离永乐朝才过不久,太宗皇帝余威犹在,没有人敢对郑和七下西洋的对错过分议论,朝廷上,也没有形成像大明后期一样的舆论氛围,提起郑和下西洋,便说是劳民伤财,毫无正面评价。

  眼下,下西洋对于大明朝廷来说,还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只不过因为宣德以后,天子幼弱,之后朝廷又动荡不堪,所以一直没有人提起此事而已。

  就算是现在,沈翼等人反对下西洋的理由,也就是国库空虚,支撑不起而已,这和他们反对在这个时候再起战端,是同样的出发点,并没有刻意针对下西洋而发议论。

  这一点,还是颇让朱祁钰感到欣慰的。

  要知道,最晚到成化朝为止,朝中对于此事的舆论风向,便已然发生了改变。

  那时,朱祁钰的好大侄儿想索要郑和下西洋的海图,旨意下到兵部,刘大夏区区一个车驾司郎中,就敢堂而皇之的驳斥来使,说。

  “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终得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当谏也,旧案虽存,亦当之。”

  便可见当时朝中对下西洋一事的极度不满。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郑和下西洋,从煊赫国威的正面典型,变成了劳民无功,受朝廷上下鄙夷的无用之事。

  这种迹象,从现在开始,已经可以看到端倪,但是,至少当下这几年,还没人敢这么说。

  目光在底下三人身上扫了扫,朱祁钰倒是也没有坚持。

  上林苑监一事,本就不够有力,再说,沈翼说的是实话,国库如今也的确支撑不起这么大规模的下西洋。

  他今天提起此事,也不过就是试探一番,为以后做铺垫而已,因此,沉吟片刻,朱祁钰便道。

  “几位先生所言有理,下西洋一事,是朕考虑不周,不过,此乃太宗国策,不可废弛,国库如今支撑不起,不代表以后支撑不起。”

  “朕没记错的话,正统八年时,太上皇曾命工部督造下海番船一百二十余艘,但是一直未曾启用。”

  “这样,回头传旨给工部,将这一百二十艘海船好好检查一番,该修缮的修缮,该重造的重造,既然是休养生息,那么这些事情,慢慢的总该操办起来。”

  “沈先生觉得呢?”

  得,绕来绕去,还是得出钱!

  沈翼不傻,从天子的口气当中,就听得出来,他老人家没再跟自己这帮人商量。

  没听天子说吗?

  “太宗国策,不可废弛……”

  这八个字压下来,还说啥啊!

  别忘了,这朝堂上头,还杵着一位太宗旧臣在呢!

  别看那位老大人平时人畜无害,慈眉善目,一天天笑呵呵的打瞌睡,但是谁敢说太宗陛下一个不字,他老人家能蹦起来锤死你。

  不过,出就出吧,反正也不是现在出,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就是眼下,这批海船的修缮,又要花一大笔钱了。

  默默的心疼了一下荷包,沈尚书虽然不情愿,但是还是不得不拱了拱手道。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