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的野望 作品

第九十三章 新兵入伍(五)(第2页)

  战争发生时,由朝廷另派将领聚集各地府兵出征,府兵作战一般不能长期在外,也很少远征作战,更不能随意更换原驻屯地。

  战事结束后各地府兵仍归本镇,重新纳入当地折冲将军的管辖下。这种兵役制度的初衷本是为了解决自汉末三国、南北朝以来军队成为将领个人私兵的局面,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势力重新抬头。

  此外,府兵制还结合了屯田制,有利于农业生产,减轻国家军费开支,部分解决了后勤供给问题,也扩大了兵源。

  而紫塞边军则不一样,相比于朝廷内陆的府兵制,边军则更像是募兵制。

  由于边患日深,机动性极强的草原骑兵,时常入侵中原。

  如果依然按照府兵制度,你大军还未集结,草原人早已劫掠完毕,逃之夭夭了。

  在此背景下,这就要求边关军队,必须做到兵将合一,能远征,能于边境长期驻防。

  也就是说,如今的边军,更像是募兵外加佣兵性质的军队,优点是兵精将猛,战力极强,号令一出,四方响应,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但缺点,同样也很明显。

  那便是,长此以往,军队地方化的态势开始形成,在外的将帅与士兵们的关系较密切,士兵之间往往是父子、兄弟、叔侄。这也导致了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直接原因,这是后话不表。

  话说回来,既然是募兵制,那么粮饷皆由朝廷供给。

  由于军队并不屯田,全由国家掏钱供养,这就大大加重了朝廷的负担。

  要知道,军饷能否按时发放,直接关系到军队质量,说白了,有银子就有战斗力。而一旦拖欠军饷,军队战力必将直线下降,爆发哗变、溃逃也是必然的结果。

  当然,朝廷也有朝廷的难处。

  若是一年中风调雨顺,朝廷能正常供给,那便皆大欢喜,江山永固。

  倘若碰到个天灾人祸,中央财政出现危机,军饷不能按时供给,那各种问题便随之而来。

  如果碰到了满脑门子,都是想着如何尽忠报国的将帅还好。

  若是碰到哥舒这样,威望极高,心存百姓将士,努力维持朝廷与边关的‘修补匠’也还行。

  可要是碰到一个野心勃勃,拥兵自重的统帅。加之国疑主少,危机四伏,内有两派倾轧,外存西域势力拥兵自重,这好不容易统一的北方,立时便要乱了......

  如今的朝廷,从去年开始,便无辜开始拖欠军饷,开了个不好的坏头,这之后呢......

  杨霆风对于江山事,并不感兴趣,毕竟谁来做那个位置,还轮不到他这种小人物来评头论足的。

  但是,作为一个军人,保家卫国,守护百姓,可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一旦边军,因为饷银不足,而战力下降,甚至整营全队的溃逃,哗变。

  那么,北面的突厥铁骑就将长驱直入,屠杀百姓边民。

  而西域各族,也将蠢蠢欲动,大厦将倾,这是他无论如何不想看到的。

  见杨霆风神色沉重,裴矩安慰道:“刀,只有藏在鞘里,才能威慑敌人,不是吗?”

  “不错!”杨霆风颔首道:“目前西域各部,并不知我军虚实,所以才不敢轻举妄动。不然.......若是让他们知晓,我西军大部队,皆被抽掉至——东边抵御突厥,怕是......”

  “所以朝廷,太需要一场战争来立威了!”裴矩漫不经心道。

  “立威之战?”杨霆风两眼放光,喃喃自语。

  “不错,此战非但要立威,而且还得震慑整个西域!”裴矩突然神秘一笑,道:“大人在边军多年,可听到过拓跋孚的大名么?”

  “要打他?”杨霆风微微吃了一惊,皱眉道:“自然知道,此人在叛变前,曾是边军游骑都督,弓马娴熟,雄才大略。虽不如当初的贺六浑(高欢),但也算是胡人中,难得一见的英雄,也是我紫塞西军目前,最主要的敌人......

  说到这里,杨霆风忽然心头一沉,脸色顿时变了,他目光落到裴矩脸上:“怎么,你有计策带兵灭他?”

  裴矩冷笑道:“没有。”

  “我想也是!”杨霆风两眼一翻,“毕竟区区一介书生,便是让你带兵,只怕连行军的路线都不知晓。”

  “大人说的极是,不过......”裴矩突然打断了杨霆风,面色微微一阴,嘿然道:“裴某却可以,让那些供他钱粮的西域胡商们,统统联合起来,将他的首级双手奉上......”

  杨霆风摇了摇头,说道:“这拓跋孚是一个英雄,在胡人之中,威望极高,仅仅凭你三寸不烂之舌,又岂能说反他们?”

  裴矩闻言一笑,左手拿起了案台上的玉蜻蜓,右手背在身后,悠闲地观赏着蜻蜓上的翅膀,托长声调说:“英雄?不过是个称呼罢了......其实许多的事儿,远没有胡人自身的利益,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