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枫 作品

第459章 为求水太皓犯愁(第2页)

    太皓城主的智慧如同春日暖阳,照耀着北峰城的每一寸土地。那两万只绵羊,如同天降甘霖,彻底浇灭了北峰城百姓饥饿的火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与生机。

    他首先精选出五千只最为健硕的羊,分发至每户人家,每家约得十只,且严令不得随意宰杀,旨在让百姓养成养殖之习,为将来的生活打下自给自足的基础。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当下的粮食危机,更为北峰城种下了可持续发展的种子。

    随后,太皓又挑选出五千只体质稍弱的羊,交由城中技艺娴熟的屠夫,宰杀后平均分配,每家均获得了足以维持一年之需的羊肉。而羊皮与羊毛,则由官府统一收集,精心加工,前者制成御寒衣物,后者织成温暖的布匹,北峰城的冬天,因此而不再寒冷。

    太皓更是别具匠心,划出一块肥沃之地,设立“羊仓”,集中饲养剩余的五千只羊,并任命二十名忠诚可靠的士兵担任羊倌,确保羊群的健康成长,这“羊仓”不仅象征着城中物资的储备,更是太皓城主深远目光的体现。

    最后,为了践行与铁川城的约定,太皓命司户参军符勇率领队伍,赶着最后的五千只羊,踏上了前往铁川城的路途。这不仅是一次物资的回馈,更是两城友谊的见证,太皓的诚信与智慧,在这一系列举措中展露无遗。

    这一系列决策,皆是太皓的绝妙布局,每一步都恰到好处,不仅解决了北峰城的燃眉之急,更为其长远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基石,太皓城主的名字,因此在民间传为佳话,成为了北峰城百姓心中的一道光,照亮了他们走出困境,迈向繁荣的道路。

    尽管苍谷兄所赠的羊群,如甘霖降世,解了北峰城燃眉之急,然饮水之源,犹如武者之气,不可或缺,成为太皓城主心头又一桩大事。水源之困,如骨鲠在喉,须臾不可缓。太皓深知,单凭羊肉难解久旱之渴,水之于人,犹灵犀于龙,缺之不可。

    于是,太皓城主策马扬鞭,再赴铁川,求计于智者松月先生。铁川城内,松月先生静坐于幽静庭院,一壶清茶,仿佛早已料到太皓之访,笑道:“太皓城主远道而来,定是又有难题待解?”

    太皓坦诚相告,言辞恳切:“松月先生,水源之难,如同利剑悬颈,百姓虽得肉食,却仍需清水滋养,否则,恐再生事端。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松月先生听罢,轻抚长须,目光深邃,似已洞悉万物:“水源之计,需从长计议,且需内外兼修。内者,疏浚旧渠,修缮水道,收集雨水,开源节流;外者,可联络相邻城池,共谋水脉,或掘井寻泉,探地下之水。”

    他话语一顿,仿佛在为接下来的话语积蓄力量,目光深远,仿佛穿越了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缓缓道:“北峰城,立于黄土之巅,如龙盘虎踞,却也受困于此。黄土之下,水源若隐若现,如同世外仙境,难以捕捉;土壤贫瘠,如枯骨之地,养育生命之难,犹如旱地求雨,代代传承,成为族人梦寐以求的解脱之谜。太皓城主,若您意图破解这千年的干渴,除非得上苍垂怜,否则,老朽之言,仅供您参考,实践之路,可谓荆棘丛生,难于登天矣!”

    太皓目光深邃,望向远方连绵的黄土坡,心中既有忧虑亦有期待,沉声问道:“昔日苍谷兄以羊群解我北峰燃眉之急,而今水源之难,犹如巨石压心,试问,又有何方神圣能助我一臂之力,共渡此劫?”

    松月先生,那位看似平凡却洞悉世事的盲眼智者,以杖点地,缓缓道来:“太皓城主勿需太过忧心,老朽虽目不能视,却深知世间万物,皆有其理。神明之力,无形却强大,若心存敬畏,信仰坚定,天道自会为你开一扇窗。昔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皆是凡人以意志撼动天地之例,你我虽非神祇,却能借天地之力,成就非凡。”

    “不妨效仿古人,寻访智者,或是激发民众之智,共谋水道,或许那解渴之法,就藏于民间智慧,或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中。神明或许不会亲手递水,却会指引你找到水源。记住,真正的力量,往往源自内心之光,与天地共鸣。”

    太皓闻言,心中豁然开朗,仿佛一道光穿云裂石,照亮了前方的道路。他深知,这不仅是一场对自然的挑战,更是一次心灵的修行。

    归途中,太皓策马独行,黄土高原的风,粗粝而强劲,如同他此刻内心的纠葛。他的思绪在黄土与蓝天之间翱翔,那困扰北峰城多年的水源问题,此刻在他心中翻腾如沸。北峰城不远处,二十里外的一口水井,是北峰城百姓的最近水源,它犹如沙漠中的绿洲,却也遥不可及。引水入城,无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开山辟石,引渠架桥,工程之巨,劳力、物力、财力,皆是考验。

    而念及雨水收集,太皓不禁皱眉。天空偶尔的慈悲,虽能暂时缓解干渴,但未经净化的雨水,直接饮用,恐致疾病蔓延,让本已脆弱的北峰城雪上加霜。此法,只能应急,非长久之计也。

    他心中默念:“北峰之水,何处寻觅?难道真要天降神迹,方能解此困境?”太皓的目光穿透黄土的厚重,仿佛在寻找那隐藏于大地深处的答案。他深知,解此难题,需智慧与勇气并重,百姓与自然和谐共生。

    忽地,一阵风起,黄土高原特有的信天游随风传来,那悠扬的曲调中,仿佛蕴含着古老的智慧与自然的奥秘。太皓心中一动,灵感如闪电划破长空:“水在地下流,山在土中藏,若能依山建渠,引地下水,岂非两全之策?”

    此念一生,太皓心中豁然开朗,仿佛看到了北峰城在潺潺流水的滋润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他立刻勒马,调转方向,心中已有了新的计划,要集北峰之智,借黄土之力,开挖地下水道,引地下之泉,润泽北峰,让这片黄土高坡,绽放出绿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