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枫 作品

第476章 太皓再到孟盈山



                在那云雾缭绕、神秘莫测的黑白山中,太皓匿迹了半载光阴,享受着难得的宁静与平和。山中岁月,如水悠长,不仅潺潺洗净了他一身的疲惫,更奇迹般地治愈了昔日激战所留下的累累伤痕。林间朝露与暮霭,似乎蕴含着天地间独有的灵韵,日复一日,滋养着太皓的身心,令其伤势渐愈,重生的力量在血脉中涌动,犹如蛰伏已久的龙,于深渊中缓缓苏醒。

    这半年里,太皓非但身体康复,心灵也随之蜕变。他学会了倾听山风的低语,感受每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的温暖,体会着与世隔绝的孤独中那份超脱与自在。山中修行,让他悟出了武学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真谛,这份领悟,远比任何刀光剑影中的搏杀更为深刻。

    这一日,秋风携着落叶的低语,轻拂过黑白山的巍峨峰顶,一位来自孟盈山的女弟子,踏着晨曦的薄雾,穿越幽谷翠林,带着一份执着与期盼,来到了这武林中传说的圣地。她身姿绰约,眸中闪烁着坚定与恳求,面对着黑白山六侠客,轻轻启唇,其声如泉水叮咚,清冽入心:“诸位高义前辈,在下此行,实乃奉家师多桂之命,恳请诸位成全家师临终前的最后一愿。”

    黄郁闻言眉峰微蹙,目光中闪过一抹洞悉世情的光芒:“多桂莫不是心中仍挂念着那本《黑白经》?”

    女弟子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激与迫切:“正是此愿。”

    绿烛言不禁诧异出声:“哎呀,令师此际,怎还念念不忘秘籍之事?”

    赤天面庞虽已镌刻着岁月的痕迹,但双目依旧锐利如鹰。他沉吟片刻,仿佛在与过往的岁月对话,缓缓言道:“岁月如梭,我等亦已至风中残烛之年,生前诸多未了之事,能了则了,方不枉此生。”

    绿烛闻言,眼波流转,似有所悟,急切问道:“大哥,你意下如何?”

    赤天语气中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决断:“赠予她吧,既是令师遗愿,便应使之圆满。武林之中,除了刀光剑影,更有情义二字,值得我们守护。”

    蓝琴淡然道:“大哥所言极是,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未来之事,又有谁能预料?或许这便是最好的安排。”

    紫方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不错,二哥橙荼之墓尚在孟盈山,此番因缘际会,正好加深黑白山与孟盈山的情谊,两派之间的往来,正该如此绵延不绝。”

    青杌眉宇间透着一股凛然之气,直言问道:“既然如此决定,那由谁去孟盈山为好?”

    赤天沉思片刻,他的话语总是带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却又不失温情:“我们这些老骨头,见多了生离死别,再去目睹老友病弱之态,怕是心中难以承受。还是让年轻一辈去吧,他们肩上扛着的是未来的希望,也是时候让他们学会江湖的另一面——不仅是刀光剑影,更有生死离别的担当。”

    太皓步入厅堂,恰逢众人谈论孟盈山的风云变幻,多桂掌门病危的消息如一阵寒风,吹皱了他心中的池水。他凝视着曾给予他庇护与疗愈的黑白山,心中涌动着感激之情,声音虽轻,却坚定异常:“诸位前辈的隆恩厚德,太皓铭记于心。这半年来,在黑白山的静养,让我得以重生。而今,听闻多桂前辈病情垂危,我内心难以平静。昔日,我正是从黑白山出发,踏上孟盈山,与孟盈山的三位掌门结下不解之缘。此刻,我愿再赴孟盈山,一是为报答旧日恩情,二是望能于多桂前辈最后时光,送上一份慰藉。”

    赤天闻言,眼神中闪过一抹赞赏,声音如洪钟,带着不容置疑的豪迈:“好!你既有此心,便与我黑白山弟子同往,也算是一份缘分的延续。”

    太皓闻言,连忙躬身施礼,眼中闪烁着真挚的感激:“多谢赤天前辈厚意,太皓定不负所托,愿为黑白山与孟盈山的友谊添砖加瓦。”

    午后,阳光斜照,光影斑驳。紫方精心挑选出两名年轻弟子,他们不仅武艺出众,心性更是纯良,肩负着传递《黑白经》的重任。太皓与孟盈山的女弟子并肩而行,踏上了前往孟盈山的征途。山风送爽,衣袂飘飘,他们心中充满了对未知旅途的期待,以及对旧友的深切挂念。

    数日疾行,穿林越岭,他们终于踏上了孟盈山的青石古径,山峦间云雾缭绕,仿佛是天地间的一袭轻纱,掩映着前方未知的悲喜。然而,当他们踏入孟盈山门,迎接他们的不是孟盈山上师徒们的笑容,而是山中一片沉重的寂静,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哀愁,仿佛连风都在低泣。

    一名孟盈山弟子,面色苍白,迎上前,声音颤抖:“诸位远道而来,实在抱歉……多桂掌门已于昨日夜半,驾鹤西去,未能等到你们的到来……”

    此言一出,太皓及黑白山两名弟子皆是一怔,他心中如遭重锤,眼前浮现出多桂掌门昔日的音容笑貌,那慈爱的目光,仿佛仍在鼓励着他前行。他强忍住内心的悲痛,低声呢喃:“终究,还是晚了一步……”

    其中一名黑白山弟子沉声道:“逝者已矣,生者还需坚强。我们既然来了,就要将《黑白经》送到,并且,代表黑白山,送多桂掌门最后一程。”

    于是,他们在孟盈山弟子的带领下,缓步走向多桂掌门的灵堂,那里,已是一片白茫茫的素缟,哀乐低回,他们肃立,以武林最高的礼仪,向这位逝去的前辈表达着最深的敬意与哀悼。

    一名黑白山的弟子缓缓步出,双手捧着那本《黑白经》,宛如捧着武林的圣物,一步步走向多桂掌门的棺椁。他轻放经书于灵柩之前,动作虔诚而庄重,随后恭敬地跪拜三次,每一次叩首,都是对先贤的无尽追思与敬仰。

    拜祭完毕,多金掌门,尽管身形已显佝偻,疾病缠身,却仍旧强撑着病体,亲自接见了这群远道而来的客人。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岁月的沉淀与无奈,却也不乏对来者的尊重与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