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惊雪 作品

第二百五十九章 凶恶的好人

这个世界不是日心说,也不是地心说,而是皇帝说。

 围绕着皇帝转,才是最大的正确,佛、道也不例外。

 面对朝廷禁令文书,佛门选择了“出世”修行,僧人开始走出天界寺,修路、修桥、医民……而道门却选择了断臂求生,削减道观与道徒。

 不过道门的这种“断臂求生”在顾正臣看来就是舍卒保帅,这种方式虽然看似有效,放低了姿态,却没有赢得民心,这也就导致道门在洪武时期,长期被佛门压制。

 张希婉回来了,与顾正臣忙碌着准备元旦事宜。

 古代元旦,指的是春节。

 元旦需要做的事有很多,比如接神祀神、祭祖、拜年、写桃符、画门神、准备鞭炮、点天灯等等。正月初四还需要接灶、拜墓等等。

 考虑到岳父张和一个人待在家里没事干,顾正臣索性就去请张和来家里喝顿酒,等张和喝得高兴想回家时,已经找不到家了……

 毕竟是租来的小院,顾正臣直接给人退了,张和的一大堆书还有一干物件,也被姚镇、张培等人运到了县男府中。

 那么大一个院子,多少房间都空着呢,多一个人不算啥。

 张和说什么都不愿意,可拗不过张希婉的挽留。

 顾母在一旁劝说:“我们是一家人,住在家中有何不可,听说太子还住过常家,你怎么就不能住顾家,莫不是瞧不起县男府?”

 张和无奈,只好住了下来,不过这个人有些固执,没有住在后院,而是坚持留在了东厢房,挨着沐春、沐晟的房间。

 住进来就好,看看张希婉开心,顾正臣就知足了。

 元旦需要吃扁食,也就是饺子。

 吃饺子的习俗已经有很多年了,具体什么朝代不好说,但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是在明代。

 除夕日,顾母放了丫鬟假,顾诚、孙十八也各自陪着自家人。考虑到府里安全,顾正臣将张培、姚镇的家人都喊到府中住下。

 灶房。

 张和坐立不安,有些不知所措。顾母穿戴着围裙和面。

 张希婉是个上进的,站在顾母身旁学习,加点面,加点水,加点面,加点水……

 “这盆怎么自己变小了?”

 张希婉抬着手,委屈不已。

 顾青青咯咯笑出声来,刘倩儿也忍着笑摘芹菜叶子,这个时候顾正臣是不说话的,手起刀落,剁肉馅就是了……

 顾母很是宠溺张希婉,拿走一大块面之后,帮着张希婉揉抓几次,笑道:“你看,盆又自己变大了。”

 张希婉深以为然,这是个好盆。

 张和认为君子应该远庖厨,想让顾正臣去外面看看书,实在不行睡个懒觉也行,待在灶房算什么君子。

 顾正臣根本不信这一套,君子不君子,不能用庖厨不庖厨衡量,老朱还要过饭呢,谁当他是乞丐了?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他可也是亲自上阵做饭的,谁敢说他不是君子?还有苏轼,人家不仅进庖厨,还发明了东坡肉,你说他不是君子?

 张和见顾正臣不走,自己一个人也不好意思跑出去偷懒,只好挽起袖子擀面皮,顾正臣看了一眼,抬了下眉头:“岳父,你这庖厨没少进吧……”

 “以前希婉她娘也喜欢吃饺子,不过是鸡蛋韭菜馅。几年没动手了,有些生疏了。”

 张和缓缓地说。

 张希婉眼眶有些湿润。

 顾正臣见猪肉馅剁得差不多了,便对刘倩儿说:“倩儿妹妹,家里还有韭菜吧?”

 “还有一些。”

 刘倩儿回道。

 顾正臣歪了下头:“取来,做一些。”

 刘倩儿看了眼张和,笑着走了出去。

 顾正臣对有些伤感的张希婉与张和说:“神魂有灵的话,她一定也希望我们吃得好,笑得灿烂。”

 张和重重点头,挤出笑意:“既是如此,那咱就好好活着。希婉啊,用力揉面,爹今日给你和女婿包饺子,亲家母,这元宝状的饺子可好?”

 气氛温和起来。

 除夕夜,金陵处处响起鞭炮声。

 姚镇也点了鞭炮,噼里啪啦的声响传遍院子,传至远处,混杂在不停休的鞭炮声里,似乎一直在回响。

 “夫君,你在想什么?”

 张希婉见顾正臣出神,哈着手询问。

 顾正臣抓着张希婉的手,见有些冰冷便塞到自己宽大的袖子里,听着院外连绵不绝的鞭炮声,轻声说:“只是感觉这鞭炮声,像是跨越了六百年传过来的。”

 张希婉轻灵一笑:“六百年,那岂不是唐朝,夫君该不会是想盛世大唐了吧?”

 “大唐么?”

 顾正臣收回目光,看着张希婉,微微点了点头:“算是吧,那也是个盛世。走吧,外面风冷,回房间歇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