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惊雪 作品

第三百一十九章 迂回进谏,同为大明子民

良知在痛。

 顾正臣沉思了许久,终还是过不去良知这一关。

 高启之所以用王锤、王钎“请”自己出手,说明他了解过自己。

 顾正臣安抚张希婉睡下,自己则坐在了桌案后,看着烛火晃动,提起笔来。

 道路是曲折的,话也得曲折点。

 直接得罪朱元璋是没好果子吃的,他有时候不讲情面,也不看清廉与否,心情不好的时候,很可能会翻旧账,某年谁得罪过自己,现在是时候收拾他了……

 顾正臣可没想过直言进谏,那是御史的事,和自己没关系,但苏州府不能再这样搞下去了,否则不知道会死多少人,又会出现多少流民。

 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大基础面,更需要百姓有一个基础的保障。

 于是,挥毫泼墨,写了两封给朱标的信。

 翌日一早。

 句容卫千户秦松便带着五份颗粒火药,五份子弹与老式火铳出现在了县衙,顾正臣与秦松交代良久,秦松了然之后,带了两个军士前往金陵。

 句容到金陵的路好走多了,毕竟有一群和尚帮着平整了不少。

 秦松早上出发,傍晚便到了金陵城,先是去大都督府找了沐英,沐英听闻是句容卫的千户,不仅带了给东宫的信,还要求见皇帝,在检查过秦松所带物品,便交给五戎携带之后,便去了东宫。

 朱标正在陪着太子妃散步,听闻顾正臣派人来了,便让其入亭中等待。

 太子妃常氏已是显怀,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见朱标有些急切,含笑揉了揉肚子,轻声说:“顾先生对我们有恩,与我们的孩子有缘,你应该早点去看看他送来了什么消息。”

 朱标清楚,这里的“有缘”,指的是春游时怀上的孩子,而春游的机会则是顾正臣用他的功劳找父皇换来的。

 “那孤先去,你们照顾好太子妃。”

 朱标安排好内侍与宫内,脚步匆匆走了出去。

 亭内。

 沐英与秦松对太子行礼。

 朱标看了看秦松。

 秦松连忙将两份文书递出。

 朱标接过文书,打开第一份看去,只见是《远火局火器改进,取得初步突破》的奏疏,这是一份转呈给父皇的文书。

 “火器当真有了突破?”

 朱标清楚远火局的使命,也清楚顾正臣在句容做什么。

 秦松肃然:“回太子,按顾指挥佥事吩咐,我带来了火铳、火药与铅弹,可以为陛下与太子展示,以证明火铳改进切实可行,未来可期。”

 “好一个未来可期!”

 朱标笑了,打开第二份文书,瞳孔微凝:“这是?”

 沐英见朱标脸色变得凝重,连忙问:“太子,顾先生写了何事?”

 朱标看完将文书递给沐英,沉声道:“顾先生提议在文教之中,抹去地域差异,塑造共同意识与共同身份。”

 沐英一脸疑惑:“共同身份?”

 朱标踱步。

 顾正臣这封文书写得很是巧妙,他似乎没有在说任何具体的事件,只是提了一种主张,而这种主张,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针对了浙东、淮西人,但不得不说,从朝廷,从未来大明来考虑,过于强调地域性,很容易形成同乡会,形成以地域为主导的裙带关系,继而成为一股力量左右朝廷决策。

 现在不正是如此吗?

 淮西人控制着大明的主要朝政,掌握着大明最核心的军事力量,浙东人虽然被压得连连喘息,可毕竟盘根错节,文官中影响颇大。

 让每一个官员,每一个百姓,都淡化地域上的身份,更强调另一个身份:

 大明的子民!

 同为大明子民,当顶天立地,傲然苍穹!

 同为大明子民,当同甘共苦,同呼共吸!

 同为大明子民,当骄傲自豪,立志报国!

 将大明子民排在籍贯之前,将共同的命运、共同的呼吸作为一家人,将同衣、同文、同大明作为一生的骄傲!

 这就是顾正臣的主张。

 沐英看完文书之后,连连赞同:“大明的子民,这个共同身份是需要强调,是需要凌驾于任何其他身份之上。顾先生说得对,朝廷无论是对民,还是对军,都应重视这一点。”

 朱标看向沐英,背负双手:“所以,你认为顾先生只是在提一种主张?”

 “呃?”

 沐英愣了下,看了看文书,这里面也没提到什么事啊,句容的事没有提,其他地方的事也没有提,一个人名也没有,不就是一种主张,还能有其他事不成?

 朱标微微摇头:“顾先生做事往往有着很强的目的性,他不会无缘无故突然上这么一份文书,尤其是,这种文书不应该夹杂在远火局的文书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