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惊雪 作品

第三百六十六章 便宜行事,超级特权


  对于泉州府中事,朱元璋不是没有发过怒,可派去的官员一批接一批,可总说没有问题。

  病死的,有证据,都是身体不好,有些人是水土不服,有些人是吃坏了肚子,有些人是突发疾病,大夫作证,仵作也说没任何问题,就连死去官员的家眷也没发现任何异常,更没听到什么异响。

  无论怎么查,人都是病死的,这事怪不得其他人。

  至于有些官员疯魔了,很可能是哪天走夜路撞到不干净的东西了,或是对妈祖不敬受了惩罚,亦或是自己领的俸禄太少,压力过大,直接疯掉了,这谁能说准原因。

  不管谁去调查,给朝廷的消息跑不出四句话:

  风平浪静,并无诡事。

  四民皆安,官吏咸廉。

  老朱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人,其他地方官吏不满任的也有,但多数是出了问题被朝廷拿下的,或考功不过,风评太差,被吏部弄走。像是泉州府这种,不是死了就是疯了,不是水土不服就是老母病重,摆明了有鬼。

  很明显,派去泉州府的官员,不是被收买了,欺瞒朝廷,就是能力不足,流于表面。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官吏畏惧山路难走,都没到泉州,随便找了个地方歇了两个月,随便写封奏折交差。

  不管如何,朱元璋需要一个有能力,有胆量,有智慧,有完全信任的人前往泉州。

  顾正臣清楚接下泉州差事意味着冒险,这次的对手很可能是不讲规则,毫无底线!

  看着朱元璋深邃的目光,顾正臣开口道:“陛下,臣虽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但还不想英年早逝,所以……”

  朱元璋微微凝眸,有些失望。

  朱标不动声色,马皇后只是轻柔地点了点头。

  顾正臣动了筷子,品尝了一口鱼肉,道:“所以,希望陛下准许臣在句容卫挑选十二人随同前往。”

  朱元璋欣慰地点了点头。

  为国事,迎难而上,不避生死,这才是干臣之资!

  “区区十二人,是不是太少了?”

  朱元璋问道。

  顾正臣摇了摇头:“足够了。”

  朱元璋端起酒杯,轻声道:“朕对泉州的一些人无法完全信任,就不给你支人手了。不过,朕从云南调了一个人,任泉州卫指挥同知,他将完全听命于你,到时候他会主动寻你。”

  顾正臣没有询问是谁,想了想,说道:“陛下,臣想请一道旨意。”

  “讲。”

  朱元璋一饮而尽。

  顾正臣严肃地说:“陛下曾禁百姓私自出海,然民间有句话,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泉州临海,在宋元时期又是贸易重地,百姓可下海捕鱼,商人可远航于海外。臣若治泉州,必会以泉州百姓吃得饱饭为纲,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方法来填饱百姓的肚子。”

  朱元璋脸色有些难看,威严地说:“你可要想清楚了,百姓、商人一旦扎堆下海,那你可就分不清楚谁是民,谁是寇,甚至还可能引寇上岸,劫掠百姓,以至酿成大祸!朕宁愿沿海的百姓受点穷,也不愿看到民寇勾结,不愿看到百姓为海寇所害!”

  顾正臣知道朱元璋的担忧,但也有自己的考虑,坚持道:“陛下所虑自是有道理,可臣以为,害怕贼寇便禁了百姓、商人下海,颇有因噎废食之嫌。是不是臣只要解决了海寇问题,陛下便可以后退一步,恩准臣让百姓下海?”

  “哦,你能解决海寇问题,计将安出?”

  朱元璋好奇地问。

  顾正臣微微摇头:“臣尚未到泉州,这些事还需要慢慢谋划。”

  马皇后见朱元璋又开始皱眉,在一旁帮衬:“陛下,既用他,就给他些便利,也免得他处处掣肘,无法施为。”

  朱标也跟着劝说:“父皇,儿臣相信顾先生可以在保全沿海百姓的同时,给海寇以重击。”

  朱元璋见顾正臣态度坚决,起身走出偏殿。

  顾正臣有些不安。

  马皇后笑着安抚:“咱们用膳,你去了泉州,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入宫,多吃点。”

  朱标有些不舍:“顾先生在句容,信件往来最晚不过两日。可去了泉州,这信来往可就慢多了,一个月能收到一封信都不易。若有困惑不解事想问问顾先生,也变得难了许多。”

  顾正臣含笑道:“太子聪敏,有不解之事、急切之事可以多询问下陛下、皇后,若不紧要之事,不想劳烦陛下与皇后,大可书信递至泉州。若太子想知泉州事,臣也愿将诸事记于书信之中传至金陵。”

  “好,孤等你书信!”

  朱标高兴起来。

  便在此时,朱元璋走了回来,坐了下来,抬手将一封圣旨重重搁在桌案上,对顾正臣说:“这是朕给你的旨意。”

  顾正臣拿起圣旨,小心展开,只见上面写着几行简短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