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的铀田 作品

第一百七十四章 劝

 作为“后备劝降使者人才库”中的一员,昨夜,刘御史是跟着武元晟的东路援军一块行动的。

 连夜行军七十余里,可把他给累坏了。

 缺乏锻炼、细皮嫩肉的刘御史,可不是训练有素、皮糙肉厚的羽林、期门将卒,能够在连夜行军七十余里之后,不多加休息,就迅速发起对清军鸡窝大营的偷袭。

 袭取鸡窝的行动,是明军将卒那些粗鄙武夫的事情,刘御史一个从小读圣贤书长大的文官,自然不会参与。

 他作为武元晟“指挥部”的编外人员,在后方休息,终于又可以在一个地方较长时间待一会儿的刘御史,刚眯上眼睛没多长时间,鸡窝被明军攻陷的捷报就传来了。

 得,刘御史只得摆出一副高兴的样子,继续跟着武元晟的指挥部动身,进入硝烟还未散尽、死伤清兵遍地的鸡窝大营。

 在鸡窝中,刘御史和他的几个随从,还是困的要命,便在大营中找了个比较隐秘的角落,准备继续打盹,顺便思考一下这段时间又该弹劾谁,或者就皇帝的何种过失进行进谏,这充分体现了刘御史的忠于职守。

 刘御史的确知道他是“劝降人才”,但这次战役显然是偷袭战,没听过偷袭战还需要先劝降敌军的,所以一直到鸡窝大营的时候,刘御史都认为他只是过来体验艰苦生活的,他丝毫不觉得此次战役他会有什么用武之地,这也是刘御史可以安心打盹的主要原因。

 但是,当刘御史正在角落里面舒舒服服打盹的时候,突然就被武元晟派来的兵给叫醒,迷迷糊糊地被带到武元晟面前,武元晟严肃地表示东路援军指挥部已经决定了,就由你刘御史去充当劝降李豪格部虏军的使者。

 听到这个差遣,刘御史先是一面茫然,接着猛然间就清醒了,当时,刚反应过来的他,一想到凶神恶煞的鞑子兵,就自然而然地心生胆怯,他唯唯诺诺地表示:

 “大都督,此战我军乃是突袭,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不需要劝降啊!”

 “什么突袭,现在战局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说已经僵持下来了,连这都不知道,你怎么回事?”

 定睛一看,精神异常抖擞的武元晟看了看刘御史的眼角,然后一副恍然大悟之色的他,理直气壮地批评刘御史道:

 “睡觉去了?大伙儿都不睡,怎么就你睡,就你困?当前,乃是此次战役的最重要时刻,全军都整装待命,这种时候,你怎么睡得着觉的?皇帅曾言道,文官不打盹,武将不惜命,何愁不太平?皇帅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你个做御史的睡得着觉?有点出息没有……”

 刘御史被武大都督狠狠地骂了一顿,也不敢反驳。

 说来也是有意思,刘御史虽然面对朱由桹的时候很头铁,凭借御史的身份经常和朱由桹抬杠,一副铁骨铮铮不怕死的模样,但他也不是真的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对于年初自粤入湘时候就认识了的武元晟,这样明显带兵打仗确实有一手的掌军大将,刘御史也是抱有敬畏之心,不敢轻易招惹的。

 之所以如此,大概是因为颇为信奉皇明祖训从而觉得皇帝理论上不会轻易杀言官的刘御史,认为他只是经常在皇帝旁边随便哔哔赖赖几句,应当不会招惹到杀身之祸。

 至于前两广总督丁鬼畜,那是意外,事实上,丁鬼畜死后这大半年以来,皇帝也并没有再亲自动手砍杀大臣,这给了刘御史很大的安全感,使得他有勇气劝谏朱由桹以及和朱由桹抬杠。

 而在刘御史看来,处于这个文官命如狗、丘八满地爬的乱世,相比于至少理论上应当多少会要点脸面的皇帝,招惹真正杀人不眨眼的武夫,风险的不确定性就有亿点点大了,无数血淋淋的前车之鉴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尤其是像武元晟这类武夫明显还极其受皇帝信重的前提下。

 刘御史多少也意识到了大明朝今后武盛文衰的发展大趋势,毕竟,只是此次,东路援军的统帅武元晟,就从皇帝那里堂而皇之地得到了便宜行事之权,并且还携带尚方宝剑可以全权处置东路援军任何事务。

 皇上明明还远在嘉鱼,也不知道武大都督的圣旨是从哪里来的,总不能是假传圣旨吧,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圣旨,他刘御史可以亲眼看过的,是真的,假不了。

 这种文衰武强的显而易见之趋势,不得不让刘御史对武将权力太大心存担忧,不仅仅是因为刘御史的立场在文臣这一边,更是刘御史发自内心地认为大多不读圣贤书的粗鄙武夫,其人品要比文官低得多,做出的事情也更加没有下限,若是驾驭不好,使得武夫胡乱搞事情,恐怕会给大明朝造成极其巨大的危害!

 当然,至少目前,对于武元晟这种南洋出身的将领,刘御史没有看出来皇帝对他驾驭不好,甚至,对于武元晟这种张口闭口都是不知真假的皇上他老人家语录的家伙,刘御史都有些感觉肉麻,感觉武元晟恐怕真把皇帝当做圣人了的刘御史,经常扪心自问皇帝是不是驾驭武将驾驭的太过于好了,这是怎么做到的,他不理解……

 总之,在被武元晟骂了一顿,并且还被武元晟威胁,说不去劝降就以临走脱逃罪名进行惩罚,惩罚方式是头部截肢手术,手术位置是脖子,手术刀是刃长三尺的鬼头大刀……

 被逼无奈之下,刘御史只得稍作整理,就草率地踏上了劝降八旗健儿的不归路。

 武元晟不是那种“既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的邪恶领导,既然刘御史答应前去劝降,武元晟不仅允许他带一个机灵的随从陪葬,嗯,陪同,还贴心地考虑到语言问题,给刘御史配上了一位翻译官。

 这位翻译官,是武元晟刚刚从鸡窝大营中缴获的,是个南方地区很少见的满汉双语人才。

 确实少见,明军中类似武元晟这样的汉语方言大师,人数不少,但通晓古怪满洲话的,就不是很多了。

 能够把这样一位人才拨给刘御史,一方面体现了武元晟对于刘御史此次劝降行动的重视,另一方面,则是更加充分体现了武元晟在战略上藐视清军的大无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