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的铀田 作品

第一百七十七章 我成荆轲了?


 刘御史只是记得,他动身前往清军临时巢穴张家垴附近劝降之前,在武元晟好心施舍给他的短暂准备时间内,他寻求过几个随从的意见,问他们谁愿意和他刘御史同去?

 面对刘御史的询问,随从们都唯唯诺诺,没有人自告奋勇要跟他这个主人深入虎穴。

 看到众随从反应的刘御史,略有心寒,他叹了一口气,同时感慨他养的这几个下人都不勇敢,然后正当他准备“小公鸡点到谁我就选谁”的时候,就突然有人主动请缨了。

 挺身而出的就是这个平平无奇的小厮,不仅站出来,还非常有文化水平地先引用了战国平原君食客毛遂的典故,然后再顺理成章地劝说刘御史将他这个充满锋芒的锥子放入口袋之中。

 刘御史为这个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小厮出乎寻常的谈吐感到惊讶,这个下人看着面生,不是刘御史从自家带出来的,而是半路上才由武元晟派过来的,据说正儿八经的职业名字,叫什么“警卫员”。

 之前,刘御史还感觉这个所谓的警卫员,是武元晟过来监视他的,虽然刘御史也不知道他一个普普通通的随军御史,有什么地方,值得武大都督单独派人监视。

 秉持着身正不怕影子歪的理念,再加上这个所谓的警卫员平常也是少言寡语,没有什么存在感,刘御史也就无视了他,连找地方打盹睡觉也没有丝毫没有避讳,他刘御史跟着这帮武夫行军,劳累了一整夜,睡个觉怎么了?

 天经地义!

 当然,刘御史也只是在心里面“天经地义”罢了,可不敢在武大都督面前如此放肆。

 看到在几个畏葸不前的怯弱随从衬托下如同鹤立鸡群一般的警卫员,以一种大无畏的姿态,站在自己面前,刘御史这才后知后觉,恐怕这武大都督要他去劝降,的确是早有预谋。

 本来就被警卫员毛遂自荐的行为打动了的刘御史,既然又意识到了这一点,便也顺水推舟地接受了警卫员的自我推荐。

 看到这好差事有人主动上了,其余随从的脸上,都情不自禁地出现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若是没有这位不知道从哪个地方冒出来的御史大人新随从勇敢地站出来,任由主人刘御史点的话,被点到的下人,可真就不能、不敢也不会不去了。

 ……

 曾经那个看上去老实巴交,只有在毛遂自荐的高光时刻才有点人样,其余时候都是和废物,准确来说也就是和孔尚祥这样的圣人子孙,差不多一样表现的平凡小厮。

 现在,这个平凡小厮却是突然发难夺刀击杀了三个凶神恶煞的清兵,这种强烈到极点的反差感,由不得刘御史和孔尚祥不愣一会儿进行思考。

 “警卫员”却是不在乎二人的惊讶,在二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快速给二人解开束缚,然后去扒地上清军尸体的衣服。

 这三个身亡的清兵,可能是由于在后方的缘故,没有披甲,再加上海宋人出身的警卫员手脚麻利,所以清兵尸体衣服被脱的效率比较高,很快就完成了。

 那四个出去探查的清兵还没有回来,刘御史等人只听得外面形势愈发混乱,还有人叫喊着“南蛮入侵”之类的话。

 刘御史当然知道东鞑子口中蔑称的南蛮子,就是正统天朝上国大明。

 来不及为此感到生气,满嘴依旧是血,和咳嗽狠时候的章旷有的一拼的刘御史,清醒地知道他们现在还没有脱离危机。

 他和孔尚祥,在警卫员的引导下,快速更换清兵军服,并且刘御史还用缴获的清军凉帽,遮蔽脑袋上的头发。

 孔尚祥倒是不用遮蔽头发,他现在已经光头了。

 但为了遮蔽他的光头,他也主动戴上了缴获的凉帽。

 可能这也算是殊途同归吧。

 听得外面兵荒马乱,显然是北线明军骑兵突然发起进攻,清军将卒正在进行应付。

 张家垴附近,虽然现在是清军地盘,但也是有一些比较隐蔽的地方,是临时在这呆着的清兵都不容易找到的地方。

 借助混乱的形势,幸运之神眷顾下的刘御史和孔尚祥,在不知为何明显熟知周围地形的警卫员引导下,有惊无险地离开审讯之地,转移到旁边不远处位置更加隐蔽一些的犄角旮旯,暂且躲藏起来。

 在相对安全的角落,刘御史客气地询问救命恩人的真姓大名,救命恩人说他“真名”叫做刘扬武,和刘御史是本家,真实身份乃是锦衣卫中的特工。

 此次他刘某人,随同刘御史前来劝降,名为随从,实际上却是“秦舞阳”之类的角色,目的不仅仅是劝降,更是尽可能找机会刺杀敌军主将李豪格,让虏军群虫无首,从而使得大明军队可以更加轻松地取得本次战役的胜利。

 可惜豪格这厮防备太严,没有给刘扬武近身接触他的机会,不然,以刘扬武高超的武艺,或许有较大概率可以直接斩杀奴将李豪格。

 听到刘扬武的解释,刘御史只是发愣:我成荆轲了?

 值得一提的是,朱由桹登基这大半年以来,对于使用杀手刺杀清廷重要人物这一阴招,当然是乐于实施的,

 在朱由桹的首肯下,他手下以海宋人为绝对骨干的锦衣卫,对刺杀伪清重要人物这一事情,也是有过一些尝试的。

 清廷重要人物,最起码也得是个豪格之类的王爵身份的,不然还不够损耗的间谍本钱呢。

 而大清朝王爷之类的重要人物,大多都集中在大清朝的心脏——京师之中,作为大清首都的京师,戒备颇为森严,内外始终有数以万计的八旗主力军队驻防,这些兵力,往往会与在外征战的八旗兵进行轮换,但首都兵力规模基本上不会发生严重减少。

 大清王爷之类的重要人物,既然身份都很重要,自然不可能如同演义小说中那样在战争时期出去斗将,就算是平时,他们的安保工作做的很严密。

 再加上坚持圈地令、投充法、逃人法等弊政的大清朝,执行颇为严格的满汉分居政策,京师内城汉民基本上已经被驱逐杀戮殆尽,可以说已经变成了满城,这等条件之下,就算已一路流窜混到敌人心脏附近的极少数海宋人间谍,动手的时机也是很难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