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的铀田 作品

第一百八十章 赢得胜利


 一段时间之前,准确来说,还是身处于长沙城休整的时候,头盖骨所包围区域内全部都是智慧的朱由桹,在闲着没事的情况下,灵机一动,就在三千海宋人内部,提出了举世不瞩目的“6100工程”。

 所谓的“6100工程”,就是面向永历六年后、确保到时候一定重点在大明军队中培养好100名左右的优秀自然人高级军官的建设工程……

 高级军官,也就是那种足以被称为将领的军官,在此时的大明近卫军中,大致就是卫级都指挥使、旅级指挥使这个范围。

 是的,既然近卫军中“卫”这个编制的地位被朱由桹提高了一级,成为了相当于原卫所军事体制的都司一级,那么,近卫军中“旅”这个编制的地位自然也类似地提高了一级,成为了相当于原卫所军事体制的卫一级,而旅之下的编制,倒是暂时没有变化,还是和卫所军事体制中的各级编制对应。

 根据高级军官的划分方式类推,此时的十四卫中,中级军官自然大致就是团级千总官、营级把总官、队级百总官这个范围;下级军官则大致就是屯级屯长、什级什长、伍级伍长这个范围。

 按照朱皇帅的未来规划,从军校中培养军官的“陆官计划”和“6100工程”的主要区别,就是永胜军校培养的对象范围,基本上是军中的低级军官甚至普通士兵,在军事学校接受较为集中培养的他们,在毕业后,在短期内会成为中低级军官,中长期来看,这些名义上的天子门生,才有较大的机会被提拔成为高级军官,也就是将领。

 而所谓的“6100工程”培养的对象范围,直接就是已经在大明军队中服役的中高级将领,而且也不是如军校生那般公开地集中地培养,毕竟,现在这些6100工程培养对象大多都是军队副职,只要他们的顶头上司、也就是多担任正职的海宋人将领,平时在军队中注意言传身教就足够了。

 “6100工程”中的培养对象,有一多半都是在主时空南明历史上留下过姓名的“历史将领”,比如焦琏、胡一青、马进忠、王允成、郝永忠、白良辅、武自强这种,其中焦琏的排名,算是其中比较高的。

 焦琏和胡一青都是弓马娴熟的冲阵勇将,没有被朱由桹收编入近卫军的时候,他们各自麾下核心战力也就是几百骑兵,只能这么多,再多就养不起了。

 这几百核心战力,与人数规模相似的清军或者其他类型的敌军作战,或许还可以有来有回、不落下风,甚至取得优势,但敌人人数一多,不用上万,就是有个几千,焦琏部或者胡一青部核心战力这类小规模精锐骑兵,硬碰硬就肯定打不过了。

 即使和其他部明军互相配合,弥补在人数上的劣势,精锐程度良莠不齐、互相之间的战略战术配合普遍很差的各部明军,在人数规模稍微大一点的大兵团作战中,就可以通过相互拖后腿,实现1+1+1<3的威力,结果就是仗打的稀烂。

 论个人勇武,普遍以农耕为生的汉人中的勇士比例,肯定低于旗人,但论勇士的绝对数量,人口百倍于旗人的汉人勇士,肯定远多过旗人勇士。

 朱由桹登基前的南明军队,确实就是纯废物,但这是从整体上来说的,从个体上来说,南明军队中从来不缺乏忠勇善战的将卒。

 所有南明军队乃至于大江南北全天下的反清复明义军,加起来上百万乃至数百万肯定是有的,其中勇武可以和八旗勇士相当甚至犹有过之的汉人勇士绝对数量,肯定是不少于八旗军队的,只不过受限于力量分散、猪队友、无能领导等不利因素的严重制约,这些有能力、至少有个人勇武的将卒无法在宏观上发力罢了。

 微观上,一个、两个、五个、十个甚至一百个大明边军家丁级别的汉人勇士,打起仗来不会怵同等数量的八旗兵,但成千上万级别的战斗……,以大明朝的国情一般不会有成千上万家丁级别的精锐长期维持在一个编制内完全由一个有能力的将领统率,往往只能从各部抽调,临时抽调出来未磨合的成千上万明军,面对同等数量乃至数量更少一些的八旗兵,结果基本上就是一败涂地。

 无他,在成千上万人的大规模作战中,将卒的个人勇武就不是战役胜负的最决定性因素了,相比于个人勇武,整支军队的战术、队形和队形变换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而朱皇帅一手创立的近卫军,几乎把原本一切制约南明军队战力的不利因素,全部一扫而空,十四卫中的战兵,各个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勇士,其中的骨干军官就更牛逼了,不必多说。

 参与统率这般精锐的三千骑兵的焦琏、胡一青,实在是畅快的很,只是加入到近卫军之后,他们才知道,在与建奴等敌人作战之时,赢得战争胜利,竟然可以是这样简单的一件事情!

 以往独当一面时候的战阵经验,比之在近卫军中当副职将领从正职海宋人将领身上学到的经验,实在是不值一提。

 战机已到,随着上官的一声令下,焦琏、胡一青和其他同僚将领,立刻率领三千明军精锐骑兵突击集群,准备分批次向八旗兵发起突击。

 是的,豪格对明军左翼骑兵的战略战术的估计,可以说与事实相差无几。

 稍有出入的主要就是,在一线以弧形散兵阵线骚扰八旗兵的明军骑射手,只有八百余骑,在其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海宋人骑兵的主导下,就是这八百余骑射手,硬是可以对数千八旗兵造成远程火力压制。

 其余三千左右重骑兵,便是在后阵伺机寻找八旗兵薄弱位置进行集中突击的突击集群。

 但豪格对明军战略战术的估计再准确,在明军绝对强大的实力面前,对于帮助清军扭转战役胜负,也是完全没有任何用处。

 “虎!”

 伴随着从明军突击集群传出的齐声大喝,三千余羽林卫骑兵大致分为三波,第一波前排齐齐放平数百把骑枪,以密集的阵型向已经被明军骑射手骚扰的阵型有些散乱起来的八旗骑兵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