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拉皮卡 作品

第135章 岳父 疯狂

 《1951》重映的时间,陈一鸣同时来到影节宫,于下午2点准时走进媒体会客室。

 这是他的戛纳日程表上,

 采访他的记者名叫克罗艾-博内特,一位褐发蓝眼四十几岁年纪的优雅女士。

 简单的寒暄过后,采访依然从那个“烂大街”的问题开始。

 “陈,昨晚我也在《1951》的首映现场,放映结束后的气氛真是太棒了,今天《1951》还登上了

 “首先谢谢你的掌声。至于感想么,受宠若惊吧,平生

 克罗艾听过翻译之后笑着追问,“为什么要有压力?我觉得《1951》很不错,是一部很难得的让我感受到温暖的战争片,它配得上昨晚的待遇。”

 陈一鸣一本正经地回答,“可能是我不太习惯吧,去年这个时候,我还是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做着与拍电影毫无关系的工作。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会像昨晚的观众那样,用直白夸张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喜好。”

 女记者抬手掩住脱口而出的惊呼,“我的天,陈,你比伱的电影更让人惊讶。

 也就是说,不到一年时间,你拍了两部电影!

 据我了解,你的处女作,全球票房超过2亿坚果币,而时隔半年的

 你是上帝之子吗?”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陈一鸣身边的人早就对他的神奇习以为常,陈一鸣本人更是从未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

 然而当一个外国记者出于职业习惯,省略掉所有的中间过程把开头与结尾直接联系在一起,陈一鸣才发现,原来自穿越之后的这段时间,自己还真挺了不起的。

 他的职业跨度堪比前世那位卡车司机,但是人家也不是一出山就天下无敌,而是经历过一段时间颇长的学徒生涯,实验作品的积累与个人能力的延展,梳理起来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到他这里,出道即巅峰,练级是什么?不存在的!

 简直可以类比猴子出世,完全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但凡是个正常人,都很难把他的新闻学历、公关背景与电影联系起来。

 陈一鸣能怎么办呢,他又不能跟记者说,他是一个技能天授的挂逼。

 如果是国内媒体,陈一鸣还可以把功劳推到剧组其他人身上,反正在华国,演员、作家、歌星、老板都能跨界当导演,只要手下副导演够多。

 他之前是铂爵总经理,四舍五入算是二老板,勉强满足导演的最低要求。

 真要这么回答,岂不是家丑外扬了?

 实际上,对于陈一鸣的横空出世,国内还真有不少煞有介事的分析,认定陈一鸣就是个摆在台前的瓶,幕后肯定另有高人。

 不然实在没办法解释,《魔都假日》那纯熟的商业片节奏与技巧,这是华国导演普遍缺失的东西,很多拍了半辈子电影的老导演都玩不转。

 也是因为这个理由,有媒体就提出一个推断,认为《魔都假日》的真正导演是莉莉他爹,为了捧女上位甘心让陈一鸣这个毛脚女婿得名声,还拿出老科林自导自演的mv当证据。

 毕竟开脑洞也要遵循法则,谁都知道国内导演大多数没那个能力,少数有能力的也早就功成名就,犯不上藏头露尾地当枪手。

 于是老科林被遥拜为岳父,隔着太平洋喜提好大儿!

 今天以前的陈一鸣,完全不需要考虑友邦惊诧的问题,胡说八道也好,神秘主义也罢,都不会对他产生什么影响。

 但是如今面对国外记者,再满嘴跑火车就不合适了。

 陈一鸣用一个较为浮夸的哈哈哈,把自己内心的无措与尴尬一笔带过,然后大脑疯狂转动,绞尽脑汁地寻摸一个相对靠谱的回答。

 “可爱的女士,你一个人的赞赏,超过了昨晚两千人的掌声,此时此刻,你让我前所未有地膨胀,幸好我有足够的自知之明。

 包括这次来戛纳,也只是来见见世面长长见识,能入选主竞赛单元已经是我最大的幸运。

 至于《魔都假日》的票房成绩,那真的不能说明什么,完全是运气使然。”

 克罗艾当即反驳,“不不不,陈你过分谦虚了。一年时间两部长片,而且都十分优秀,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想你一定有自己的诀窍。”

 戛纳场刊的记者,专业性果然不是普通记者可比,陈一鸣的忽悠没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