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拉皮卡 作品

第154章 卖力气 开会员

 陈一鸣敲着白板上最内层的小圆说道,“有了

 反馈在哪里呢?蚕豆,微博,企鹅群,贴吧,b乎,视频网站,总而言之,不管评价是好是坏,都是在网上。

 我们在网上获取了

 也许会有个别观众会在线下交际圈扩散对电影的观感,但也仅限于家人、同学等小圈子,影响并不会很大。”

 陈一鸣指向内圆之外的

 所以接下来的

 这不是依靠广告轰炸就可以奏效的,其底层逻辑是短时间内的高频次信息接触。

 一个没有固定观影习惯的普通人,除去机缘巧合,想把他拉入电影院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能做的,只有让他在日常生活中不停地见到、听到《1951》,寄希望于某一次的有效触达,触动他脑海的某根琴弦,最终促成一次成功的观影。

 所以这才是我们进行高强度路演的真正目的,我们要跟每一个路演成员讲清楚这层道理。

 路演不是为了走流程打卡,而是为了把大荧幕上的虚拟形象,与影厅里及影院外的本地居民原本疏远的心理距离尽可能地拉近。

 在公交站牌上看到一张《1951》的宣传海报,与在本地电视节目中见到海报上的段一宁,或是在家人嘴里听到跟段一宁的面对面接触,个人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同样的,

 由此引发的行动力度,自然也会大相径庭。

 所以大壮,老唐,路演前后当地影院的数据追踪,一定要做细做扎实,同时分类留档保存,不止是此次《1951》宣发,对于铂爵今后的电影发行,同样作用巨大。”

 马云腾听到这里明显兴奋起来,陈一鸣的讲述,给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在此之前,宣发和路演对他来说,就是例行公事的按部就班,大家都这么做,他也就跟着照做,至于这么做为什么有用,有多大用,其实他并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

 陈一鸣的分析,让他一下子明白,从宣发到售票,中间有着一条看不见的鸿沟,有多少观众能够跃过鸿沟踏进影院,业内从未有过一个定量的估计。

 至于以往的电影票房成绩还过得去,大概要归功于华国的地广人丰,毕竟只要基数够大,比例再低绝对数字也小不了多少。

 他像课堂里的学生一样举手问道,“一鸣,是不是做到这一步,《1951》就可以票房爆炸了?”

 陈一鸣点头又摇头,“那要看你如何定义这个爆炸,是像《三国上-官渡》那种大卖级,或是《有话躺着说》那种现象级,还是《冰海沉船》那种国民级。

 现在想要打破《冰海沉船》的票房纪录其实并不难,因为1998年的电影票才5块、10块,现在则是30块,全国的影院数、银幕数更是翻了好几倍。

 但是想要达到《冰海沉船》的国民度,达到当年那种万人空巷的社会影响力,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陈一鸣指着最外层的那个圆说道,“这就是最理想化的国民级,电影品质过硬,档期安排合适,舆论热度集中,以及,没有遇到大的社会变动。

 如果《1951》在每一个路演过的城市都能引发社会热议,那么这种热度经过本地媒体的传播,会再度反馈到网上,形成

 这一轮循环所引发的口碑扩散,将是多点开的指数级,其效果直观一点来说,就是某人在生活中总能遇到谈论《1951》的人,或者说《1951》本身就是一个讨论度极高的热门话题。

 此时会有多少人因为《1951》踏足许久未进的电影院,有多少人会反复购票二刷三刷四刷,就很难评估了。

 其实也没必要评估了,那时候票房有多高全看时运,除非突然主创暴雷。”

 这次又是唐肖牛提问,“一鸣,你还是没有具体解释,从上到下的路演,和同心外扩的路演,有什么区别,具体又该如何执行。”

 陈一鸣笑道,“路演就是路演,能有什么区别?执行上不还是老三样,跑影院、上节目、约采访么。

 问题在于这个过程很累很枯燥,时间一长厌倦、懈怠、应付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才需要我们片方画饼打鸡血嘛,画饼画饼,总要有饼可画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