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拉皮卡 作品

第179章 史诗感 小身板

 陈一鸣接过马二爷递过来的文件夹打开,里面是一叠项目策划书,散开一数一共4份。

 摆在最上面的是功夫巨星武连靖的新项目,讲的是汉朝与古罗马在西域交战的架空故事。

 这倒是新鲜了,武连靖一贯是走时装功夫喜剧路线的,古装虽然演过,也都是戏说性质。

 眼下这个项目虽然

 陈一鸣脑补了一下武大哥那个自带喜感的大鼻子,以及并不挺拔的身材,怎么也想象不出其人顶盔掼甲该是个什么画风。

 拿开放到一边,陈一鸣又接着看下一个,这次是个唐朝的故事,王玄策一人灭一国。

 王玄策是唐太宗时期的外交使臣,出使中天竺国时适逢国主暴死权臣叛乱,大唐使团遭到追杀,王玄策只身逃脱之后,从吐蕃借兵平息了中天竺的叛乱,最后献俘长安。

 听上去是个很提气的故事,可惜想讲好却很不容易。

 摇了摇头,陈一鸣接着看

 陈一鸣扫了两眼就放一边了,年代实在太过久远,他完全想不出这个故事用影像该怎么呈现。

 最后一个看名字就很直白,《木兰》。

 这个倒是有点看头,因为符合陈一鸣对古装历史题材的基本要求,确有其事,语焉不详。

 前者满足真实性的要求,让整部电影在社会文化知识体系中有所锚定,不至于飘在天上。

 后者满足艺术性的要求,给主创赋予足够多的发挥空间。

 木兰是南北朝乐府诗《木兰辞》中的文学人物,这天然就削减了其源于真实历史的严肃性。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功成名就解甲归田,诗中木兰的经历,足够传奇和正能量,同时又足够简略和概括,简而言之,就是方便编故事。

 不过看完剧本梗概之后,陈一鸣还是叹了口气。

 明明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原型人物,结果项目主创采取了最简单的处理方式,有些糟蹋了题材。

 不过陈一鸣只是被叫来提决策建议的,不是当剧本医生,因此他没对细节做出任何评价。

 合上文件夹,陈一鸣抬头问道,“马叔,这四个本子,魔影的项目委员会有什么倾向性意见吗?”

 “你先说说你自己的意见。”

 “单从专业角度出发,武连靖的项目最有保障,风险最小。

 当然这是以当前古装大片平均1.5亿投资来衡量的,这个投资规模,只要不是堆砌明星的圈钱之作,基本可以保证2-3个战争大场面。

 在讲好故事的前提下,当前市场容量足以容纳5亿体量的a级制作,选好档期避开好莱坞大片,回本的压力不会很大。

 不过如果继续追加预算,达到2亿或是3亿,那么这4个项目里,唯有最后一个《木兰》有希望回本。”

 对面的马二爷面露惊讶,“一鸣你的想法还真是特立独行,项目委员会几次讨论都把《木兰》的优先级放在最后,展开来详细说说伱的理由。”

 陈一鸣还是拿过纸笔边写边说,“马叔,我还是用数字说话。

 这4个本子都是古装片,这个类别天生就是大片,因此就得用大片的标准来衡量它们。

 按照3倍回本的行业规则,1.5亿投资,5亿票房才算是保本,6亿以上才称得上大赚。

 只要看看去年的《建国大业》,就该知道单片6亿票房,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有人可能会说这几个项目差不多要到明年才能上映,届时国内电影市场又会有一轮增长。

 但是不要忘了,电影制作成本也在水涨船高。

 现在的1.5亿已经是大片的最低投资,到下半年前期筹备结束正式启动时,1.5亿很大概率不够用,涨到2亿、3亿一点儿也不稀奇。

 投资涨5000万,票房就得跟着涨1亿五,上映尾盘的时候卖票有多难,马叔你比我清楚。

 所以我敢断言,只要投资飙上2亿,没有海外版权运作,回本就是痴心妄想。

 这就是问题所在,华语电影本来出海就难,现在还是古装华语电影,那不是难上加难?

 吴导为什么拍三国,不就是因为在小日子、棒国、东南亚能卖版权么。

 这四个项目都是港城导演担纲,那我已经可以预见,为了海外市场,他们必然要求启用更多的所谓亚洲巨星。

 于是大明星导致高片酬,高片酬进一步推高制作成本,更高的成本带来更大的回本压力,水多加面面多加水,到最后结果如何,我是想象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