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拉皮卡 作品

第187章 插科打诨 副导人选

 出了马二爷的办公室,大壮一反常态地有些沉默,直到两人坐进大壮的车子,他才有兴致开口说话。

 “一鸣,你对二代的印象那么差劲的吗?”

 陈一鸣转头一看,大壮面有戚戚焉,似乎问得还挺认真,动了真感情的样子。

 “咦?我们马公子没有刚才表现得那么迟钝嘛,居然把我和你爹都给蒙过去了,你不该当制片人,该往演艺道路发展发展。”

 “一鸣!我没在开玩笑!”

 “okok,不开玩笑。人这一生可以有很多选择,唯一不可以选择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伱是二代没错,可是那又不是你选的。

 本人也希望自家老爹有财有势,让我直接天降罗马。所以我对二代的印象其实很好,羡慕嫉妒的那种好。”

 “但是你在剧本里加的那一条副线,传递的不正是你自己的态度吗?”

 “喂喂喂,壮爷,你这可有些过度代入了喔。咱们兄弟两个自打认识就在一起组团忽悠人,我以为早该有一份默契在,这怎么还突然较起真儿来了。

 我跟你爹那一大套词儿,可是句句真心,特别是角色要与观众建立情绪连接。

 一个古代妹子,除了爱情那点事,还能给现代观众带去什么情绪价值啊?

 如果没有副线,只是打打杀杀建功立业,那我还不如直接拍男人。

 岳飞、祖逖、霍去病、陈庆之,甚至木兰的顶头上司苏定方,哪个不比木兰能打会打打得精彩?”

 熟稔的插科打诨,让大壮平复了内心的那点小别扭,他一边发动汽车一边问道,“是啊,你干嘛不直接拍男人,岳飞就很好,好像国内还没有岳武穆的电影呢。”

 陈一鸣却叹了一口气,“你说拍就拍啊,哪有这么容易。

 不说别的,就说抗金你怎么定性?前金连着后金,后金连着哪儿你我都懂,按照史书拍,是对抗文化融合,不按史书拍,是历史虚无主43义,两难。

 我为啥把木兰挪到初唐,不就是为了避开柔然选择突厥么,即便如此也说不上绝对保险,因为历史上突厥不是没有后裔,只是西迁了不在国内而已。

 拍历史电影,就好比太史公写《史记》,难免暴露出创作者的屁股,越是篇幅小,屁股暴露得就越明显,躲不开的。

 所以我宁愿选择文学人物拍,而且还得选女的。”

 大壮听得稀里糊涂,又有些不以为然,质疑道,“哪有你说的这么邪乎,秦始皇的争议大不大?孙旺泉拍过,陈怀开也拍过,有什么麻烦了?”

 陈一鸣续道,“是没麻烦,可也没出彩啊,那可是古往今来

 大壮左思右想,也确实没觉得那两版秦始皇有什么打动他的地方,不过他的嘴依旧很硬。

 “那你也可以选个没那么大争议的,比如你自己说的霍去病就不错,少年冠军侯,勒石燕然山,大屏幕上看起来肯定很爽。”

 陈一鸣平伸出两只手掌摊开来,左手高右手低,比划着解释道,“这关系到创作规律与观影心理,简单打个比方,左手是霍去病,天生高位,右手是木兰,生来弱势。

 这符合古代男尊女卑的时代特点,也符合观众内心的历史认知,无需多加解释。

 如果编剧要在霍去病和木兰之间二选一作为剧本主角,抛开创作以外的因素不谈,大部分编剧肯定选木兰。

 这与争取女性观众的市场考量无关,单纯是因为古代女性地位更低,成长线更长,矛盾冲突更容易设置。

 如果霍去病是主角,那么反派的实力相对木兰而言就要成倍放大,逻辑上很难不出问题,一不小心爽过头就变神剧了。

 比如说常见的军营里争勇斗狠的剧情,放在霍去病身上,赢了还好,观众只会觉得导演在水时长,如果输了,主创怕是要被喷到失去一家老小。

 换到木兰身上,观感就截然相反,只要编排得当,结果无论输赢观众都能接受,因为他们知道木兰是女的,潜意识里就不会有过高的期待。

 换句话说,历史电影里的男性,其成长线天生就短一截。

 如今只是换个性别,编剧的创作空间是不是一下子就大了很多?”

 陈一鸣悠然慨叹,“历史电影最尴尬的点就在于,电影里的历史需要有逻辑,而真实历史完全不需要。”

 大壮说不出反驳的话于是干脆摆烂,“论口才我肯定不是你的对手,你说啥就是啥,反正咱也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