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拉皮卡 作品

第202章 抢时间 不惯着

 整理好剧本大纲用邮件发给祥瑞,陈一鸣作为监制的

 想当初制作《1951》的时候,前期的老兵走访耗时十几天,后续结合实地场景的剧本修改更是前后持续一个多月。

 如今升格做监制,剧本细化的工作可以甩给导演,他只需要动动嘴就好,简直是十倍轻松。

 暂时丢开《情书》,陈一鸣重新把精力聚焦到《木兰》上。

 其实,这几天他这个导演之所以有空闲看电影、编剧本,是因为项目的前期筹备陆续遇到节点,进入了龟速推进期。

 外景地方面,大壮牵头与襄城方面的谈判处于流程审核阶段,这东西真的快不起来,所以尽管北方坞堡的设计图通过了专家论证,施工队也已就绪,还是不得不静待流程走完。

 到时候陈一鸣也要过去一趟,给签字仪式站个台,再给唐城影视基地的开工剪个彩。

 剧组和襄城都有各自宣传的需求,陈一鸣这个导演无可推卸。

 皇城镇那边,副导演王威和两位摄影指导已经选定了电影开头两场武戏的外景地,一块丘陵草原和一片胡杨树林。

 相关的拍摄许可已经与当地部门达成协议,只待演员完成训练,置景组就可以入场搭景。

 郁南和她的“十三太保”此时就在山丹军马场,马匹、教练都是现成的,就近训练也可以更快地适应当地的环境与气候。

 演员们上午跟着军马场的骑师练习骑马,下马跟着港城武师打磨身架,顺带提着一挎兜胡萝卜跟自己的坐骑培养感情。

 按骑师的说法,人马之间至少要朝夕相处半年以上,拍冲阵戏时才有把握不被马儿甩下来。

 不过陈一鸣给不到如此充足的时间,根据项目计划,这批演员在皇城镇的前期训练,最多只有三个月。

 其他时间,只能是正式开拍之后在没有自己的戏份时,逐个返回皇城镇补足,直到项目杀青收工。

 陈一鸣在演员训练方面很舍得投入,通过侯佩娟直接从港城拉了半队武行,由武连靖的师兄、知名动作指导武元荣率领,给演员提供一对一教学服务。

 武连靖的众多师兄弟中,武元荣是相对名气小的一个,入行几十年只做替身和幕后,既没有露正脸当过演员,也从未跨行参与导演。

 武元荣比武连靖大出将近二十岁,陈一鸣见面要尊称武老爷子,侯佩娟联系他时,他已经是半息影的养老状态。

 老爷子属于港城武行中的另类,作风老派,恪守规矩,跟武连靖开创的家具城流派与气死牛顿的新武侠格格不入,因此平时找他的人也不多。

 这次他答应出山,是因为陈一鸣在《木兰》里的武戏要求跟他一贯坚持的理念不谋而合。

 那就是还原硬桥硬马的战阵厮杀,不搞里胡哨的套照与回合,刀来枪往,必要见血,瞬息交错,你死我活。

 老爷子早早就跟着手下徒弟来到穷乡僻壤的西北小镇,显然是认真起来了。

 当初他跟陈一鸣在魔都见面时就说,电影里的骑将,身架必须要练,而且时间不能短。

 既然想让甲胄呈现沉重感,坐骑体现速度感,那么演员的姿态就不能是架子。

 哪怕是在当地雇佣的骑术精湛的群演,如果导演想在电影里给特写镜头,一样得跟着练上一段时间。

 电影里有武戏的角色,陈一鸣特许不需要长时间训练的,只有古越河与晓明哥两个。

 老古是因为没有给他安排骑战戏,他扮演的萧嗣业在大决战中是步营指挥。

 晓明哥则是因为没有冲阵戏,他扮演的是回纥部族的首领,与木兰相交于微末时有一场骑射戏,等到中后期上位就只管端坐马上发号施令了。

 杭晓明的咖位摆在那里,陈一鸣肯定不能随手安排一个龙套,同时也不好真把人家按在皇城镇一练好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