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拉皮卡 作品

第273章 故事如何收尾

 第273章 故事如何收尾

 凯文-史派西凭借《非常嫌疑犯》拿到了隔年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男配,其在片中的精彩演绎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他算是以男主的戏份申报男配的奖项,本身是完全可以竞争最佳男主角的。

 凯文在片中属于一人分饰三个角色,其一是与审讯他的警察斗智斗勇的马甲号,其二是他供述中在犯罪团伙里唯唯诺诺的小混混,其三则是惊鸿数瞥的幕后真身。

 三个角色三种戏路,人物动机与表演逻辑完全不一样,很考验演员的积累和储备。

 更逆天的是,《非常嫌疑犯》是通过面对面审讯加倒叙追忆的方式来推进剧情,很多伏笔和细节都隐藏在凯文的受审片段里。

 这样一来,他的表演就需要具备双重逻辑,外层需要贴合审讯本身,能够说服对手警察和第三方观众,内层还要“不经意”地留下线索,以便在真相大白的那一刻启发观众按迹追溯。

 显然,表演者需要具有非常细腻的演技,尤其是在微表情和眼神戏方面。

 毕竟受审者的定位限制了演员的行动范畴,很多表达方式都不能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动用表情、台词和眼神。

 双重身份的设定又进一步压缩了选角范围,黑帮大佬和小混混显然不会是同一种气质,考虑到唐人街宇宙的拓展性,很可能这个角色在续集里出场时又是第三种身份了。

 陈一鸣之所以陷入长时间的沉思,就是在逐个“盘点”今世结识的演员,从中筛选出一份候选人名单。

 不指望美玉无瑕表里如一,只要别动不动查无此人就行。

 因此在华国搞电影宇宙,一定不能借鉴漫威的经验搞大片,会水土不服的。

 虽然陈一鸣愿意给王威他们放权,但是一個基本原则是必须遵守的,那就是“把肉烂在锅里”。

 至于老段的演技更是无需怀疑,其表情控制绝对是华国三十岁以下男演员中的顶尖水准,即便把年龄向上放宽,可能也只逊色于冯远正、何兵等寥寥几个人艺大佬。

 更重要的是,陈一鸣两世为人,深知真正妨碍ip拓展的因素是什么。

 系列片的主角,一定要在“自己人”的圈子里挑。

 这个圈子,大致就是陈一鸣今世出道三年以来打过交道的演员,包括以魔都戏剧学院为核心的魔圈演员,以总政演员剧团为核心的军圈演员,再加上类似张宇这样偶然捡到的跑单帮的。

 编的再好,导的再棒,特效再炫酷,演技再惊人,自来水洒得再多,也扛不住吹毛求疵的道德审视,更别提娱乐圈中人本来下限就不高。

 更别说出于尊重导演的考量,陈一鸣只会提出建议,不会剥夺王威的选角权利。

 还真就是段一宁最合适!

 他的戏路真的很宽,天生带有双面人的气质。

 陈一鸣思来想去,还是中小成本投资闷声大发财的好,偶尔爆一次上限也会惊天动地的,不至于被群起而攻之。

 哪部电影火了,哪部电影的演员就必定塌房,绝无例外。

 老段就这样闯进陈一鸣的脑海,并扎根其中久久不去。

 唯一的问题,就是段一宁是否愿意接受邀请。

 他饰演的角色,总会在骨子里透出一股子白加黑的灰色气质。

 未来整个圈子只会越来越卷,越来越没有下限,宣发期炒作全都讲求一个“以德服人”。

 之前《1951》试镜时,陈一鸣拍着胸脯保证过,未来一定还段一宁一个男主角,如今却换了一个萌新导演上阵,他则挂着监制的名字出面邀请,谁知道老段会不会嫌弃呢。

 当然,自家的篱笆墙也要扎得牢靠一点,所以他出道以来很少跟大牌或是流量合作,演员班底都是些懂得自得其乐的佛系人士。

 类型片计划的中等成本投资,以及萌新导演的配置,也符合这些演员的咖位。

 基本上没有一线和超一线,都是些演技一流、人气末流、综合二流、性价比突出的配角党。

 过去十几年,他演过黑警,演过混混,演过卧底,演过逃兵,无一入木三分有声有色。

 也就是说,段一宁大概率还要走一下试镜的流程,陈一鸣自己都觉得底气不是很足。

 按捺住纷飞的思绪,陈一鸣看向面露不解的王威,把注意力暂时拉回到讨论上来。

 “讨论到哪里了?”

 “警察,讨论到要不要丰富警察的角色。”

 “这一点先搁置,让我先想想,你们继续。”

 王威点了点头,放下了黑警白警的争论,开始拉着田黎和李准构思故事框架。

 其实牵扯上黑帮与黑警的探案片,故事框架已经很清楚了,无非就是各种暴力案件。

 因为事先规定了以小见大的叙事风格,因此三人很快就根据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套路理出了一条故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