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2页)

 不过要想更好的提高德语能力,就得找私人老师,然而德国的私教课很贵,一节课五十马克。吴炜有些承担不起。

 在学校的德语课报名,等到开学了,就可以参加。

 开学后,吴炜发现,作为转学生,吴炜的课程还有一个变化。国内的经济学基本上学的是马克思主义、资本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等。

 虽然在大一时学了一些西方经济学,但多是从学说史的角度介绍,缺乏系统的、完整的课程。

 反观柏林自由大学的经济学讲的经济学原理和宏观微观经济学,与国内的天壤之别。想要赶上进度,就得自学一部分,否则就会跟不上讲课进程。

 虽然现在吴炜是大二学生,有时候为了赶进度提高自己的经济知识,他还得去大一新生那里旁听经济基础课来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

 加上还得学习德语,一天下来,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国外的经济学还有微积分和统计学的一些辅助学科,而国内就没有这些课程,主要是以经济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原理政治经济学为主,几乎没有高等数学课程。这也是短板,也需要重新学习和掌握。

 那时候吴炜连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有,如环比、同比、增长率等,他不知道这些概念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教授讲课虽说是英语,但是口语速度飞快,还没等吴炜反应过来说的什么,教授已经讲完了。

 为了听清楚教授讲课的内容,吴炜特意买了一台录音机,也就是随身听,在课堂上记录教授的讲课内容,回到宿舍,反复听,这才能听清楚。也在这个时间的锻炼,吴炜的英语水平直线的提高,起初还用随身听来记录一下,后来就不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