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条条框框摆在那里,限制了一些投资公司。所以接到政府的通知,燕京啤酒厂开始了准备工作。希望这次能留住投资公司。而且,最主要的,这还是家外国的投资公司。毕竟这个年代,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嘛。

 在1949年之前,啤酒作为舶来品传入中国。

 当时国内多数的啤酒厂,由外国资本、民族资本、民国政府间交替经营,经营情况非常不稳定。

 所有生产原料全部依赖进口,生产酿造公司也在外国手中,啤酒年产值只有7000千升,啤酒厂数量稀少。

 建国后,国内企业通过合作引进先进的啤酒生产技术,从资本主义手里接过企业后,自主经营,摆脱了落后的状态。

 特别改革开放后,在国家一系列啤酒优惠政策下,很多省市和自治区前后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建立了啤酒厂。

 中国啤酒厂商井喷式发展。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一家甚至几家年产量上万千升的酒厂,到了现在的总数达到800家以上。

 虽然现在的啤酒厂家多,而此时的啤酒行业虽然覆盖面广,但也暴露出国企大爷身份的特征,其分散、产能低的弊端,满足生产地周围的人们消费还可以,但是要想走出去,就很难了。

 啤酒不像是软饮料,由于产业货单值低,货物重,生产商设备贵,制作工艺又复杂,需要以销量拉动收入增长,所以品牌鱼龙混杂,造成群龙无首的一种局面。

 而燕京啤酒说是垄断着燕京地区的市场,这也是在计划经济形势下,燕京城区内确是被白牌和五星以及玉泉山啤酒占领着,以天安门为界,五星和玉泉山在东城,白牌在西城,都遵守着潜规则,互不过界。

 啤酒真正走进百姓家门那得从80年代初说起。虽说已经改革开放,但那会儿很多东西还是限量供给。一到夏景天儿,啤酒就成了紧俏货。每天酒馆,食堂,饭店前都排起了长龙,销售的方法是:打一升啤酒搭卖凉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