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第2页)

 当时“瓶啤”是很难弄到,只有大饭店或高档饭庄供应瓶啤,只有过年或国庆节的时候商店里才会摆上几箱瓶啤繁荣一下瞬间也就被抢购一空。

 到了80年代中期,外埠啤酒大量进入燕京,市场销售完全敞开,居民家庭啤酒的消费量逐年上升,因为这时人们的手头宽绰了,喝啤酒逐渐在京城流行,人们时常会聚在一起喝上一顿。

 特别是电冰箱、冰柜略微普及之后,冰镇啤酒成为夏季人们消暑的佳品。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最过瘾的是不用杯子喝,而是直接用啤酒瓶子嘴对嘴地喝,美其名曰“吹”。每到三伏天儿,在大杂院的房檐下、门道里、大门前,街巷的餐馆里,都能看见人们畅饮啤酒的情形。

 这才是京城人夏天消暑降温的最好方法。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大门一开,许多民营啤酒品牌一下子闯进了燕京。

 不同于老国企“坐在家里等订单”的高冷大牌范儿,这些民营品牌的经营模式相对灵活。民营企业主动推销,老国企被动等单,啤酒的质量、价格都差不多,市场做出的选择让占据燕京的啤酒品牌一下子尴尬了。

 国企经营理念的落后,让燕京啤酒在激烈的竞争中,被这些年轻同行轻松地甩在了后头。订单越来越少,厂子也在风雨飘摇中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直到那时起,燕京啤酒才猛然意识到,真的需要改变了。如果再不改变,这个曾经声名显赫的品牌真的就从此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