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猫缺大德 作品

第313章

 虽然德三的士兵凭借着防御工事,也给敌人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但总体来说依旧是无力回天,根本无法扭转战场上的颓势。

 时代在进步,科技和战术在历史的滚轮下不断革新。

 上次世界大战衍生出来的静止战和堑壕战,已经明显不适用于当前这个新时代。

 与其花费大量的金钱和人力修建一道防线,还不如提升某个特定要塞点的防御级别。

 毕竟维持一个庞大的防御体系,需要将兵力分散到各个重要节点中。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旦敌人集中优势兵力和火力朝某个点发起猛攻,再坚固的堡垒也坚持不了多久。

 更何况火炮科技在不断升级,就算目前能防住105和155的榴弹炮,未来还会有各种更大口径的管子出现在战场上。

 大就是好,多就是美。任你防御再高,只要我够粗就能干爆一切。即使你的龟壳很厚,我也有办法震死你的士兵。

 听到李云龙的提问,黄河并没有任何不耐烦。毕竟自己老乡对欧洲战场的了解有限,战事单凭地图是无法具体分析。

 “很多时候,堡垒和防线这种东西都靠不住。”

 “以前咱们也修过防线,模仿的正是你刚刚看到的第二条,结果还不是被光头的部队打穿了。”

 “更何况,莫洛托夫和大林子防线都是样子货,实际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前者是因为修筑的时间不够,后者是因为设施不够齐全。”

 别看大林子防线足足有一千二百公里,长度几乎是马奇诺的三倍。

 可它的选址没有占据地利,建造于大平原之上,缺乏可以依托的山地、林地等天然屏障,从防御力来上说与法国吞金兽根本没有可比性。

 再加上堡垒地域修建的时间太早,很多永备发射点的武器居然是机枪,只有少部分关键节点在三年前换装了火炮。面对德三的装甲集群冲锋,重机枪根本不管用。

 莫洛托夫防线就更不值一提了,本身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的临时产物,就别指望它能顶什么事儿。

 一旦边境线上发生战斗,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原本朱可夫是想将主力部队部署在旧国境线上,毕竟大平原作战还是用阶梯阵型比较好。

 如此排兵布阵不仅防守更紧密,并且还留出了一段区域作为弹性机动的空间,就算一时被打崩也能有序撤离保存实力。

 可问题来了,大林子非要御敌于国门之外。

 当时的情况根本没人敢去劝。

 大清洗过后,部队里的高层只剩两种人:一种是装疯卖傻,一种是真的傻。所有人生怕自己惹怒了领导,直接被送到卢比扬卡大酒店。

 无奈之下,朱可夫只能顶着压力,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他先是把所有主力分成五个军区,紧接着便将部队铺满在新的边境线上。

 讲解到这里,老李已经彻底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成,我懂了!以目前的情报来看,北边肯定会突然崩盘。”

 “德三部队的机动性和突破能力,那绝对是当今世界上独一份儿的存在。但凡毛子们的反应速度再慢一些,估计损伤绝对在百万以上。”

 “啧,真是大场面。陆战一团就算完成扩编,估计一个礼拜就会打光。”

 面对冷兵器时代的排兵布阵,德三的各位陆军将领绝对笑得比花还要开心。

 按照某涂色游戏里的打法,接下来只需将防线凿穿几个缺口,随后便是愉快的跑马环节。只不过小胡子用的不是一营骑,而是凶残的步炮、步坦高达师。

 在无穷无尽钳形攻势的包围下,毛子只会呈批呈批地被敌人俘虏。

 此时,黄河的醉意又涌了上来。他向赵刚要了一根铅笔,紧接着便对在场所有人说道:

 “北边的伤亡肯定会很惨重,但是永远不要小看他们的动员能力和生产能力。到时候再加上我们和丑英两国的援助,欧洲东线必然会打得乱成一锅粥。”

 “588.3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也不是一个小数字,我们这些军人就算不能开疆扩土,也要想办法将失地收回。”

 “雄鸡固然好看,但我更喜欢秋海棠叶图。”

 话毕,黄某人开始用铅笔在地图上的各个角落上写写画画,逐渐还原出了他心中的完美版图。

 所谓的秋海棠叶,是指民国巅峰时期的地形。出渤海,如叶之茎。西至葱岭为锐角,如叶之尖。各省及藩属,合为全叶。

 “我们的国土虽大,但没有一寸多余的地方。”

 “老子这辈子最讨厌玩笑就是xx图瓦,唐努乌梁海就算要改名字也是我们自己人改的!”

 “「一个xx政策」、「整合西x」、「否认麦xxx线」、「声索x古」都在等着你们这些杂种,怎么吃的就要怎么给我吐出来。”

 嚎了两嗓子后,黄河直接倒在桌子上沉沉地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