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329章 先秦 儒家创立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

说是有百家学派,但真正有影响力的并不多。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

随着最后一个学派阴阳家的结束,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喜的自然是被苏晨提到的八大家,愁的则是那些没能借此机会扬名的学派。

“诸子百家有影响力的八大家就介绍到这里,现在主播回答孔圣人的问题。”

“儒家思想的发展,经历中华两千年历史的演化,走过了五个重要的的发展阶段。”

“先秦时期儒家的创立,汉代的独尊儒术,宋代的程朱理学,明代的阳明心学,以及清代走向低谷。”

浩浩华夏史,悠悠五千年。

王朝更替不断,唯儒家思想常在。

纵观儒学的历史发展,有低谷也有巅峰。

儒家思想曾经长期作为中华民族的正统思想,既是王朝的政治指导思想,也是民间社会普遍奉行的思想。

过去,佛家和道家在官方和民间也有一定影响力,但终归没有像模像样地成为朝廷官方思想。

现如今常常说的文化自信,与儒家思想文化是分不开的。

“儒家发展的第一阶段,先秦时期儒家创立,儒家思想发端和初步形成体系。”

“儒家思想的积淀深厚,经历过漫长的变迁。”

“到春秋的孔子时代,算是已基本成为一种独立的学派,成为诸子百家的一员。”

“早在西周时,周公姬旦等政治家就提出了有德者居之等思想,儒家思想开始发端。”

“周公等人认为,君主能握有天下,是来自上天的眷顾。”

“为了回报上天,君主必须以德治国,以德修身,善待祖宗,保护臣民。”

“德在位在,无德则会被上天抛去。”

“这个起步很高端,理论基础比较厚实,一开始就把个人命运与上天勾连在一起。”

“大约过了五百年,孔子和他的弟子继承了前人学说,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儒家学派。”

“一开始并不十分系统,也谈不上很精细,但是框架和脉络已经形成。”

“孔子出身没落贵族,青年时步入鲁国政坛,并开办学校招收弟子。”

“在鲁国政坛沉浮多年的孔子不能为鲁国权贵所容,不得不出走,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在离开鲁国十四年,游历数個国家后,孔子仍不能获得机会施行自己的政治理念。”

“孔子最终回到鲁国,在家乡编订六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

“孔子的影响极大,在古代被历代王朝以及知识分子尊崇为圣人。”

“在其死后的两千多年里,其形象被逐渐神圣化,成为儒家文化的象征,被尊为至圣先师。”

“其所编订的六经,也成为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经典。”

“孔子生平与学生们的对话被编成论语流传至今,其思想被后世奉为士大夫为人处世的准则。”

孔子:儒家能够历经两千年岁月,大大出乎我的预料。

儒家从创立一直到清朝的没落,如此漫长的岁月,他不禁感慨万千。

曾几何时,他的儒家学说并不受各诸侯国君主待见,认为儒家思想对争霸天下毫无用处。

可不曾想,儒家打败了道家、墨家等当世显学,一直想到了最后。

虽说最终还是走向了没落,但能够历经两千年风霜,他已经非常满足了。

儒家能有如此傲人的成就,最大的功臣就是大汉朝的董仲舒了。

要是没有董仲舒给汉武帝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就没有历朝历代帝王把儒家思想当做治国理政的根本。

如果他所料不错的话,儒家思想在大明王朝发展到了顶峰。

提出阳明心学的王阳明既然能够被世人称为圣人,那就足以说明王阳明的阳明心学把儒家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非常好奇,阳明心学究竟讲了什么内容,竟然能让王阳明与他并称为圣人。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是这个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

“不过,四书五经并不像学术论文那样条理清晰,结构分明。”

“基本是语录体,鸡零狗碎地这一句那一句。”

“有时还会重复,有的还举例子讲故事。”

“好在,它们的中心思想是比较突出的。”

“说来说去,说的都是一件事。”

“如何正心?如何处事?如何成才?”

“围绕这三个中心,孔子和他的弟子总结出了最核心的内容仁。”

“仁者爱人,爱自己也爱他人。”

“这样才能成功,才能走得更远。”

“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忠,一个是恕。”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个人想要成才成功,就要理解别人、支持别人成才成功。”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实际上,这两句话看似好理解,但没有那么好把握。”

“孔子的弟子曾子对儒家思想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写的大学是儒家最经典的著作之一,对人的成才首次提出了系统的具体的路径。”

“一是三纲领,即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明德,修养德性。”

“亲民,与人和谐相处。”

“至善,做最好的自己。”

“二是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学习实践。”

“致知,丰富自己的知识。”

“诚意,诚恳做人。”

“正心,端正心态。”

“修身,修养心性。”

“齐家,把家庭关系搞好。”

“治国,治理好自己的小诸侯国。”

“平天下,为天下太平做出贡献。”

“这个路径得到后世很多人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深远。”

“后世儒家思想的各种流派,都绕不开这个路径。”

曾子:老师把衣钵传给我,我没有辜负老师的期待,没有让儒家在我手里败落。

颜回一直侍老师如父亲,而老师对颜回也视如己出。

颜回悟性高,且为人谦卑,老师最初想让颜回做自己衣钵的传承人。

可惜颜回这个最合适的接班人死了,老师只得重新物色合适的接班人。

在老师的众多弟子中,论做学问,论办事能力,论教导弟子的本事,他都不是最强的。

但为了确保儒家的学说能原原本本地传承下去,老师毅然选择了他。

用老师的话说,他发之不足,守之有余,能把守好儒家这份传承。

事实证明,老师的眼光确实厉害,他这个接班人选对了。

他把从老师那里学来的学问,原原本本传授给了老师的孙子子思,而子思又把学问原原本本地传给了孟子。

这两人分别写出了儒家经典大学和中庸,足以说明他这个过渡接班人的称职。

“孟子是儒家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他自称学习孔子是他毕生的愿望,以孔子思想的继承人自居。”

“孟子所处的时代,在当时的思想意识领域里,主要是杨朱学派和墨家学派影响为最大。”

“杨朱学派主张为我,墨家学派主张兼爱,他们都反对儒家仁爱的原则。”

“当时攻击儒家学说最激烈的是墨家学派,所以孟子也就把墨家当作思想战线上斗争的主要对象。”

“孟子反对墨子的兼爱思想,使得儒墨之争成为这一时期思想战线上的主要内容之一。”

“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皆可为尧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