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339章 史圣司马迁(第2页)

李敢因为父亲之死而怨恨大将军卫青,所以击伤了卫青。

卫青不想把事情闹大,隐瞒了这件事。

但卫青的外甥,年轻气盛的霍去病反应激烈得多。

一次甘泉宫打猎时,一箭把李敢射死。

霍去病此时是汉武帝面前最大的红人,这件事当然只好不了了之。

汉武帝对外宣称,李敢是被鹿角撞死的。

可以想象,这件事在郎中令整个部门里,引起怎样的议论。

正是由于李敢的死,司马迁才顺利接替郎中令的职位。

第两个人,自然就是汉武帝了。

汉武帝生了一场很重的病,使用了各种疗法和巫术,都没有效果。

最后,只好乞灵于神君。

神君是一个长陵女子,难产而死,后来就成了神。

因为响应民间祈求极其灵验,所以影响越来越大。

汉武帝派人向神君询问自己的病因,神君答复天子不用担心自己的病情,等病稍微好一点,可以相会于甘泉宫。

关于这个神君,他从一部出自汉代方士之手的史料中有所了解。

霍去病年轻的时候就崇拜神君,于是有一天神君主动来找霍去病。

洁身自好的霍去病拒绝了,后来霍去病病危,汉武帝亲自去找神君求情。

神君则答复霍将军先天不足,之前之所以找他,是想为他补补身体,当时他既然拒绝了,现在就无可奈何了。

这个故事当然不是真的,但至少说明,方士乐于把神君描述成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所以神君要和汉武帝相会于甘泉宫,似乎也就有了一些暧昧的意思。

汉武帝与神君相会,也是极其秘密的事,外界根本不可能知道。

但是司马迁在史书里,却对汉武帝如何在甘泉宫里召唤神君,神君出现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有详细的描写。

汉武帝在身体状况极其不佳,举行最隐秘的巫术仪式的时候,把司马迁带在身边。

可见司马迁一进郎中令,就很得汉武帝赏识,成了皇帝最信任的郎官。

“如果一直按照这个轨迹发展下去,司马迁会有一个安静而不寂寞的中年。”

“可是,意外随时会出现。”

“一件原本和他毫无关系的事件,给他带来了灭顶之灾,几乎断送了他生命。”

“汉武帝对匈奴用兵,派李广利为将军,李陵负责后勤。”

“李广利是个草包,智勇双全的李陵不甘心当他的副手。”

“于是,自请带5000步兵攻击匈奴单于,分散匈奴的兵力,以配合李广利的主力军,达到牵制匈奴的目的。”

“结果,由于汉武帝派给李陵的副手,上奏书引起了汉武帝误会。”

“汉武帝意气用事,撤销了所有的后援部署,李陵成了孤军深入。”

“李陵带领5000步兵遭遇了匈奴单于3万骑兵,转战千里,拼死作战,斩敌数千人。”

“战到最后,箭全部用完,仍然等不来一兵一卒的救援,李陵无奈投降。”

“李陵投降的消息传回都城,汉武帝怒气冲天。”

“朝中大臣也是一片指责之声,骂李陵丢了大汉民族的气节。”

“当汉武帝问到司马迁对这件事的看法时,作为一个正直的史官,司马迁忍不住替李陵说了几句话。”

“其实,司马迁和李陵私下并没什么交往。”

“他之所以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为李陵辩护,完全是为李陵鸣不平。”

“司马迁认为李陵常年驻守边关和匈奴作战,箭法无双,骁勇善战。”

“平时爱护士兵,打仗时奋不顾身,古来名将也不过如此了。”

“再说,李陵投降完全是无可奈何。”

“未必真想投降,一定是想等机会将功补过。”

“话说回来,就算投降了,以区区五千兵力斩敌近万人。”

“战果足以表彰于天下,决不至于丢了大汉的颜面。”

“本来,司马迁这番话,只不过是想把真相分析出来。”

“一面算是替李陵辩解,一面也是尽量排解汉武帝心中的郁结。”

“可是,正应了那句话,立场不同看法不同。”

“司马迁的耿耿忠心在汉武帝看来,却是在替降将罪人游说。”

“盛怒之下,没等司马迁把话说完,就把他扔给了狱官审理。”

“司马迁没想到,他这一去,就在监狱里呆了近三年。”

“期间,他饱受酷吏的摧残,每天战战兢兢,如临深渊,最后被定为欺君之罪。”

“摆在司马迁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花钱买命,二是接受死刑,三是受宫刑免死。”

“司马迁一生清廉,家中没有攒下买命的钱。”

“向亲朋求援,却没有一个人敢为因触怒皇帝的罪犯伸出援助之手。”

“于是,最后司马迁只剩下两条路可走,要么死,要么接受宫刑。”

“司马迁素来以慷慨之士自居,视宫刑为奇耻大辱。”

“依他这样的个性,原本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从容赴死。”

“可是,他还是犹豫了。”

“死能保住他的尊严,可是,他长久以来抱持的理想不能终结。”

“他曾在父亲的病榻前流泪发誓要完成史书的书写,他曾在无数个白天黑夜翻阅历史资料。”

“最终,为了父亲的遗愿,也为了自己的使命,他选择了忍辱苟活。”

“他以一颗历尽劫难却仍然不屈的心,一笔一划地描摹着历史。”

“最终,将一部史书写成了传世经典。”

“司马迁以远大的理想激励自己不断奋斗,以其坚忍的人格面对人生的苦难。”

“即使在最绝望的境遇里,也没放弃过自己的使命。”

“最终铸造了他辉煌的一生,孕育了史记的不朽。”

“纵观历史,梦想的实现,从来都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

“那些卓有成就的人,几乎都为梦想花费了巨大心思,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尤为重要。”

“因为有目标,遇到再多磨难,再多委屈,再多困境。”

“都能百折不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创造出永恒的价值。”

朱棣:司马迁确实称得上一代人杰,身心蒙受了那么大的屈辱,居然能潜心著书写出千古之绝唱的史记。

司马迁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变故,就是无妄之灾带来的宫刑。

李广之孙李陵带兵出击匈奴,兵尽粮绝之下无奈下马投降。

本来兵败就让汉武帝极为震怒,尤其得知李陵投降之后,更是大发雷霆。

汉武帝正在气头之上,发现司马迁一言不发,于是询问对李陵投降的看法。

耿直的司马迁为李陵说情,虽说有理有据,但是却把痛斥李陵的文臣武将得罪了个遍。

汉武帝听后暂时按捺住了愤怒,派将领带兵深入匈奴,想办法营救李陵。

大将领兵在塞外兜兜转转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李陵,抓到了几个俘虏,得知李陵正在帮匈奴训练部队。

将领回朝将此事报告给汉武帝后,汉武帝的愤怒终于爆发了。

不顾李陵爷爷李广为汉室立下的累累战功,下令诛杀李陵全家。

同时在朝堂之上为李陵开脱的司马迁也被认定欺君之罪,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

当时汉朝对于死刑有两个抵消政策,一是可以缴纳罚金,二是接受宫刑。

司马迁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史令,家中无法缴纳巨额的罚金来抵消死刑。

司马迁本想慷慨赴死,但想到了父亲的遗志还未完成,还想到了孙膑和韩信。

这些名士都是在遭受了巨大的危难与屈辱后,完成了人生蜕变。

司马迁依然决定接受了宫刑,他要用自己这残破的身躯,去完成父亲毕生未完成的理想。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并没有按律被贬为庶人,甚至还升官了。

行刑之后,汉武帝下令将司马迁调升中书令,同时继续兼任太史令。

其实汉武帝虽然暴戾,但并不愚蠢,冷静下来后也认为李陵的投降是不得已而为之。

但是木已成舟,李陵一家都被屠戮殆尽。

也许是惜才,也行是内心对司马迁的一丝愧疚。

于是为了弥补,反而对司马迁进行了升迁。

很难说司马迁是因祸得福,但在中书令的位置上,确实有了更多的时间用来著书,这才有了后来的千古绝唱史记。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