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日出的月亮 作品

第224章 “聪明”的李林甫

李隆基算是看明白了,这个萧盼盼正在对自己凌迟。

 她在从自己身上出现的每一个失误里去解读安史之乱爆发的直接原因,而萧盼盼接下来的话,也证实了他的想法。

 “刚刚聊了你在执政逻辑上对节度使纵容的根源,接下来聊聊经济上纵容的根源。”

 “本质上来说,所有的经济问题,最后都会发酵成政治问题。但比较遗憾的是,我国的主流士大夫群体,对经济问题的研究都不够系统和深入。”

 “当然,这也没什么好苛责的,毕竟大部分的经济理论都需要相应的现实样板去背书,而这些东西大多都要到工业革命后才会冒头。”

 “但是,对各种经济现象不够重视就很不可取了。一个国家的中枢绝不能缺少专业的经济学家,而经济学不是用来敛财的。”

 萧盼盼郑重的说道。

 各时空中,那些已经渐渐摆脱了传统儒学桎梏的士人学子们,每一个人都在无比的期待着,萧盼盼将未来的那些经济学知识公布出来。

 萧盼盼要是知道了这群人的想法,肯定会想办法让小三三统计一下,谁会成为哈耶克的门徒,然后告诉他们的皇帝,把这群人送到敌国去,这样你就可以躺赢了。

 “在告别了宇文融后,你这位皇帝总是会怀念他,因为财政不足的问题并没有被解决。你常常跟自己面前那些干体面活的人说,我已经按照你们的想法办了宇文融,现在国家财政不足,该怎么办?”

 “他们的回答也很朴素,就是吱吱吱。”萧盼盼表现了一下什么叫吱声。

 “毕竟他们并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但他们却清楚,站在道德高地上,我是正确的!”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一头就扎进了李林甫的怀里,虽然你欣赏张九龄,但张九龄不管饱啊。”

 听到这的张九龄脑袋瓜嗡嗡的,什么叫不管饱?我是吃食吗?

 “唐朝从建国以来就面对着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缺钱。”萧盼盼顿了顿,“不是普通老百姓的那种缺钱,是国家层面的货币供应量不足。”

 “唐代是一个贵族门阀社会向庶族地主社会转型的时代,翻译过来就是唐代的经济基础正在酝酿着一场巨变。这场巨变的第一个表现形式就庄园经济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

 “庄园经济和贵族政治的瓦解除了有生产力发展作为背书之外,最大的外部原因是他们经历了从唐太宗开始,到唐高宗,武女皇,然后再到你的持续性打压过程。”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从政府掌握的户口中可以看到一些端倪,隋朝朝廷鼎盛时期大概掌握了900万户的人口,到了唐朝建立时,这个数据降到了200万户。”

 “十年时间,人口减掉了70%,这都是杨广加隋末战乱造成的吗?显然不是,因为肯定有一部分人口被贵族庄园隐匿了。”

 “到了贞观年间,太宗皇帝统计到的也只有三百万户左右,也就是说贞观年间的人口数据其实是失真的。”

 听到这的李世民很气,接着他就被萧盼盼惊得差点从马上摔下来。

 “唐初的局面是内忧外患,李世民先生不可能去大动干戈搞土地清查,能消减宗室开支,清理冗官已经是政治操作的极限了。”

 “这也就只有李世民这种永远在胜利的人敢玩。要知道,有杨广这个关陇贵族叛徒的例子摆在那,谁敢轻易的对自己动刀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