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日出的月亮 作品

第226章 权柄和用人并不能直接划等号(第2页)

 “这个原因就是后勤。”

 结合着萧盼盼之前关于实物税的进一步解释,李隆基和所有头脑清楚的帝王将相们当即就理解了其中的关键。

 “在关中持续贫瘠的大背景下,关内三镇的后勤压力远远大于关东,这带来的结果就是关内三镇的后勤组织能力进一步失控,甚至瓦解。”

 “关中地区的水土流失带来的政治影响贯穿着整个大唐。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关中其实已经养不起一个全国性的政权了,还是到了大唐这种由贵族化向官僚化转变的全国性政权。”

 “你们大唐的皇帝喜欢去洛阳就食,难道是为了旅游吗?”

 萧盼盼摊手。

 “根据记载和统计,大唐从高宗时期开始到武则天以来,首都长安每年的粮食缺口是二百万石!”

 “而当时的运河漕运效率,最多只能保证每年八十万石粮食的转运,也就是说,关中每年的粮食净缺口能达到一百多万石!”

 这个数据让大唐前中期的皇帝们都感到头疼无比。

 “这个问题直到开元二十一年,在裴耀卿的主持下,对漕运的管理和技术进行改革后才得以解决。至此,漕运每年向关中的转运的粮食超过了二百万石,你这位皇帝才不用总想着往洛阳跑了。”

 听到这,李隆基瞬间激动了。裴耀卿这个人他可太清楚了,就是现在的长安令。

 “去把人请来。”李隆基立刻对高力士下达了命令。

 与此同时,萧盼盼还收到了李世民发来的要求,让她说明一下这位裴耀卿的各种措施。

 萧盼盼自然满足,将收集到的相关措施公开的说了一遍,顿时间让李世民,李治等人心里的一块心病消散了。

 “实物税的背景下,后勤是绝对的灾难。”萧盼盼继续说道,“在府兵制崩溃以后,帝国连首都的粮食都满足不了,又拿什么去满足边军呢?”

 “张说主政时的思路也很明确就是节流,直接裁军二十万。但这根本不够应对当时大唐的政治军事局势。”

 “所以一个新的,解决军粮的方法诞生了,就是之前提过的和籴。这本质上就是一个长期的,大规模的政府外包工程。大量的民间力量参与到了其中,而和籴的规模也达到了每年60多万贯钱加四百多万匹绢的程度!”

 萧盼盼摇头,“在一个连货币信用都没能建立,还需要靠实物作为主要等价交换物的国家,这样的对外工程转包就意味着政府对军事后勤管理的彻底失控!”

 李隆基彻底明白他为什么会一日杀三子了。

 “在关东,虽然军屯营田系统、转运系统甚至地方行政系统,都逐渐被节度使的军事系统所侵占,但至少物资的收集和贮存仍然掌控在朝廷的手里,朝廷仍然有触手去触碰军阀的命脉。可是在关内呢?”

 “在实物税的基础下,在后勤彻底外包的背景下,无论是太子和军阀都有能力掌控大量的绢。”

 “同时,常年的和籴代表着,民间已经有了一股可以快速实现粮草交易,收集的渠道、机构和人员组织。”

 “这些组织里有什么人,这些组织的背后又有谁。你查不清楚,甚至不能去查。”

 “而这些人中有没有太子呢?如果有,是不是意味着太子有能力挣脱你的束缚,获取到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从而长期与皇帝形成相持。”

 “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关东藩镇对你的强力支援,你会是什么下场。”

 萧盼盼做了个深呼吸,认真的问道:“现在你还觉得,所谓货币的权柄在你的手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