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寒季前采购

摊主气恼的看着眼前人。

 “啧,你这不行呀,不够新鲜。”

 忠实顾客1号。

 “什么不新鲜,我可是半夜捞上来,在这里现杀的鱼,你去别家看看谁有我这新鲜。”

 摊主南城搬过来的,熟知水性,打鱼杀鱼一把好手,还给片鱼片,从不缺顾客。

 鱼卖的快鱼杂自然新鲜,可总那么几个人说他不如别人。

 气的他在几个市场找遍也没发现谁家比他好。

 “称两斤吧,去年在这里摆摊的小姑娘卖的比你这新鲜多了。”

 忠实顾客2号。

 “嘿!你也惦记着那口呢!”

 “可不,当初她卖的牛尾巴也不错”

 顾客1号十分欣喜找到食友,俩人当即决定去喝一杯。

 摊主憋着一口气打包好递给俩人。

 这真不怨他,来得早没有鱼杂,中午来的时候鱼杂已经在水里泡上几个小时。

 而穗禾空间按时间流速,几乎算是刚从鱼肚子里出来的。

 *

 阴历10月底,阳历11月中旬,地里红薯都出土进窖储存。

 市面出了各种各样的红薯,白心的,红心的,紫心的,还有黄心的。

 黄心的是老品种,又甜又糯不噎人,就是产量不高。

 红心的水分足,甜丝丝的,适合熬红薯粥,做红薯干也好吃

 白心淀粉含量高,适合打粉,干吃噎人,也有不少人买回去磨粉做红薯面吃。

 都是整袋整袋的卖,散称不行。

 “一铜币两斤的红薯,又香又甜嘞,甜的出油甜的出蜜,快来买哟。”

 一袋红薯有一百多斤,穗禾要了五袋

 忙不过来不送货,穗禾买的多也只能自己扛回去,于是跟老板沟通等散会的时候再过来拿。

 自己给买的袋子上做了记号,

 “你放心去逛,货不对版随时找我,不会换你的”

 收钱的老板拍拍胸脯,记上穗禾要的数量快速算出金额。

 “一共168铜币,您先付68铜币,剩下的拿走再给。”

 “好。”

 这里的人似乎早已习惯钱货两讫,没有人会因为这个闹矛盾。

 比起食物,穗禾目前最缺的是各种容器,去杂货铺子买一大摞麻布袋子,放到板车上捆绑好。

 一定要绑得紧紧的,不然有些爱占便宜的会从中抽几个出去。

 布袋子涉及到机械制造,3铜币一个,5铜币2个,可回收。

 穗禾买了500个,连带店里的竹筐和簸箕也都包圆了。

 还买了几大卷薄膜,明年种药材或者种花生都用的上。

 厚点的塑料薄膜也要了一卷,一卷长度50米。

 机械加工出来的东西相对要贵些,就这几卷花了10个银币。

 这是寒季前最后一次来集市,穗禾买的东西有些多。

 意识在空间翻着小本本,看自己有没有漏下东西。

 翻看后忘记买布和棉被了,去草原把家里货都清空,自己也没剩下多少。

 棉被拿去给人弹蓬松,穗禾才睡一年,内里看上去很新。

 有些人带来的棉被一看就是用了很多年的,上面颜色深浅不一,摞了很多新棉补上去。

 “大娘,你这棉被翻不了,都结板了,撕扯开了睡不了两次又这样了。还不如加点钱换床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