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许人间第一流 作品

第491章 卷五 风暴起长安!(第2页)

 可一旦他将这些老百姓的欲望培养到无限大的时候,他拿什么来给这些老百姓呢?”

 在这一点儿上,李二并不赞同,也不认可。

 希望是好东西,但也不只是好东西。

 段纶闻言,也点了点头,道:“的确,这是一把双刃剑,不过暂且不管未来如何,至少眼下,大明的状态确实要略胜于大唐。

 至于未来,看殿下那心有成竹的模样,估摸着已经想到了解决之法。

 能不能成,也只能拭目以待了。”

 李二没在这个问题上多言,摆了摆手,道:“除了这些还有么?”

 “还有。”段纶没多想,当下便说道,“大明最近制造出了一个叫做显微镜的东西,能观察到细微之物,老臣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差点儿将其砸了……”

 说着,段纶还把当初的情景讲了一遍。

 李二听这种奇闻异事倒是听得精精有味:“如此神奇?”

 “就是这般神奇。”段纶道,“为此,老臣还和孙道长险些打了起来。”

 “在奇技淫巧这方面,我大唐的确是赶不上高明的大明王廷。”李二虽然不愿意屈居人下,但该承认的地方,也绝不会遮遮掩掩。

 不过阎立德在一旁听闻李二这番话,当即就站了出来,道:“陛下,这不是奇技淫巧,这是真正的大智慧!”

 “朕倒是忘了你这茬儿了。”对于阎立德说什么,李二倒是不在意,这家伙就是如此,如果说巢正是一个医痴,那么阎立德在工学一道之上,倒也配得上一个痴字,“怎么样,你此番去大明王廷交流学习,可有收获?”

 “回陛下。”说着,阎立德也准备伸手去拿准备好的奏章,不过段纶却是摁住了他的手,说道,“陛下让伱随便说说,不用那么正式。”

 说着,还对阎立德挤眉弄眼的。

 阎立德虽然不明白其缘由,但当下还是说道:“获益匪浅,此番微臣和大明将作监的将作们一起交流了很多工学上的东西。

 虽然他们工艺生疏,但在创新一道上却是颇为大胆,就好比那个曲辕犁。

 说起曲辕犁,其实就是源自我大唐以前的犁头,他们不过是在以前的犁头上进行了改良罢了。

 可就是这小小的改良,却害得纪国公倾家荡产也要买回这个技术。

 陛下,足足两万贯啊!

 两万贯够多少贫苦之家过活了?

 然而陛下却不知道,在大明王廷,那第一个按图索骥打造出这曲辕犁的工匠,仅仅被赏赐了百贯有余!

 区区百贯!

 就让我们纪国公花费了两万贯。

 听闻纪国公府上为了凑这两万贯,是卖房又卖地,甚至连国公府都给抵押了出去!

 不值当啊!”

 阎立德在那里说得兴致勃勃,李二却是跟活见鬼一般,看向段纶,心说,这家伙咋了?

 开窍了?

 什么区区百贯?

 又什么足足两万贯?

 这话你得说给满朝文武听才对,说给朕听有什么用?

 “阎大将作感悟颇深啊。”李二见段纶不着痕迹地点了点头,这才说道,“这样,明日早朝,阎大将作在朝会上,将今日这番说辞,说给满朝文武也听听!

 让他们也听听,听听大明王廷是如何欺压

那些工匠的!”

 他的意思很简单,会说你就多说点儿。

 阎立德只是不喜这些,也不是真的傻,听李二这么一说,哪里还不懂,当即就躬身领命。

 又和段纶等人聊了一会儿,李二大致明白了一个什么情况后,就安排人带他们去饮宴。

 至于他自己,当然不会去。

 既然是诚心诚意赐宴,他去了大家伙能吃得舒服么?

 酒桌上,阎立德看向段纶,说道:“老段,刚刚你为何阻拦老夫将奏章上奏陛下?”

 “你是真没脑子啊!”段纶摇头无语,“陛下那意思是让吾等明日大朝会的时候,当着所有人的面上奏,现在上奏给谁看?

 给陛下看么?

 关键是,就陛下的态度来说,不需要,你明白么?”

 阎立德听他这么说,倒是懂了。

 确实,从今日李二的态度来看,他的确不需要再看什么奏章了。

 就在段纶等人在宫里饮宴的时候,长安城里,却是风起云涌。

 段纶进宫的消息,自然是瞒不住长安城里这些达官显贵的。

 尤其是房玄龄这些家伙。

 “房仆射,得想个办法了。”戴冑急急忙忙找到了房玄龄的公廨说道,“这老段一回来,就进了皇宫,看来这老东西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啊!”

 “工业之变革,已经不是吾等能够阻止的了。”房玄龄却是摇了摇头,道,“自前几日陛下那话出来之后,老夫就认真地想了想,确实再无破解之法。”

 他不能赌,或者说他不敢赌。

 哪怕他真的最终说服了李二放弃所谓的工业改革,可未来如果真的发生了那等不可言之事,就算那时候他房玄龄早已化作了一捧黄土,可他房家还在啊!

 届时,不管是李二赢了,还是李承乾赢了,都会将今日之事掀出来,让参与了今日之事的人来背这口黑锅。

 届时,他房家怕是难以幸免啊。

 所以,为了子孙计,他不敢……

 至于戴冑,好吧,这家伙倒是没什么敢不敢的,本来就一个嗣子,说句不该说的,老戴家到了他这里,实际上就是断了香火。

 所以,他怕个屁啊。

 关键的是,工业变革,少不了钱粮开支,他戴冑作为户部尚书,就算是变,也变不出这么多钱粮啊!

 “满朝文武,难道就没一个敢说话的么?”戴冑叹了口气,道,“今日只是匠人,可这道口子一开,未来就可能是商人……”

 谁都知道这道口子开不得,但谁又敢说什么呢?

 李二一个假设,真的是吓到了当天在场的人。

 房玄龄闻言,也不多言。

 他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

 人嘛,谁还没有一点儿私心呢?

 见房玄龄久久无言,戴冑一甩衣袖,叹了口气,便气呼呼的离去了。

 他知道这些人在担心什么,但他却无能为力。

 毕竟,那种事儿真有可能发生。

 因为,它真的发生过!

 等戴冑走后,房玄龄也走到了门口,突然,他脸上露出了一个难以琢磨的笑容,低声道:“尘埃还没落定呢,老夫是不敢、他戴冑也不敢,但天下读书人千千万,难道所有人都不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