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霸天 作品

第一百六十五章 力压天下四百军州,令人心服口服的省元魁首(第一更)(第2页)

 十分励志的人生,更可贵的是,屠龙者没有变成恶龙,而是一直保持初心。

 现在的欧阳修,则融入落榜的士子里面,很快消失不见,不会有人在乎,王尧臣三人也很快离去。

 他们这些早来等的,走了足足半个时辰,狄进、包拯和公孙策,才艰难地挪到了黄榜面前。

 “哈!果然又是头名!恭喜仕林!恭喜仕林!”

 包拯和公孙策第一眼看向头榜,就见好友的名字高居榜首,露出由衷的笑容,纷纷恭喜。

 狄进还未来得及还礼,此言一出,已经引得左右望了过来:“头名在哪?头名在哪?”

 之前人群里乱哄哄的,谁知道你是谁,现在人到了黄榜下面,终于能看清楚了,狄进和公孙策更是鹤立鸡群,包拯的黑脸也极具辨识度。

 于是乎,立刻有国子监学子证实,以与有荣焉的语气喊道:“是他!是他!他就是狄仕林!”“狄仕林解试

时,便是我国子监的头名,大伙儿可佩服他了!”“神探魁首,名不虚传!”

 相比起之前禁军硬生生开路,将看榜的士子挤到一旁,此时众人则默契地往外退了几步,空出小小的一圈,然后朝着那位风姿出众的士子齐齐作揖:“恭贺仕林兄!恭贺狄省魁!”

 这是属于省试头名的荣耀!

 狄进同样很高兴,自己的努力进步有了回报,也朝着众人微笑还礼:“多谢诸位!”

 而就在那边团团围住之际,包拯的目光也在飞速移动,很快在第一榜中间的位置,即三十二名,发现了自己。

 他好像完成了一件小事,表情都没什么变化,视线立刻往后跳,从第六榜开始找,眼睛一亮,马上透出欢喜:“明远!你中了!你中了!”

 公孙策也在找自己的名字,第一榜都还没看到一半呢,主要是每个熟悉的学子,都要让他停顿一下,脑海中浮现出对应的长相,文才如何,自己与之相比差在哪里,正琢磨着,声音就传入耳中,闻言大喜:“哪儿呢?哪儿呢?”

 包拯伸手一指:“那边!”

 公孙策顺着他的方向,看到了第六榜的末尾,倒数第三位的地方,出现了自己的名字,不由地怔住。

 省试共录取了三百四十二人,他的名字在第三百四十位?

 关键是他解试是国子监倒数第三,省试又是礼部试倒数第三?

 公孙策愣了片刻,然后如梦初醒,大叫一声:“啊!我中了!当真中了!”

 左右早有人盯住,此时一听,也顾不上那他们根本够不着的省元魁首了,齐齐看向公孙策,打量了一下这位的样貌尤其是年龄,顿时眼睛大亮,迫不及待地道:“这位官人多少名?”

 公孙策满心欢喜,随口答道:“排名靠后,但也中了!哈哈哈!”

 “这个年轻!!”“我的!我的!”

 这一声喝,顿时惊动了周遭十丈之内的有心人,公孙策便如同一块肥肉,进了狼群,瞬间就有七八伙人一拥而上,把他驾到一旁,舔着笑脸围了过来。

 “我有一女,年方二八,端庄贤淑,德才兼备,可为良……哎呦!”

 “我家女儿有嫁妆三千贯!”“我家女儿三千贯,还有庄园店铺,可为嫁妆!”“我家三千贯,两座庄子,二十顷地,同为嫁妆!”

 “我家一万贯!!”

 第一位商贾还没说完就被狠狠地挤到一旁,还被旁人轻蔑地看了一眼,连价格都不报,你还想招婿?铁公鸡滚一边去!

 后面的商贾就直接了,全都直接报价钱,一个比一个高,最后那位更是一锤定音,让周遭只有嘶嘶的倒吸凉气的声音,不知道的还以为来了拍卖会呢!

 然而这就是榜下捉婿。

 榜下捉婿分为两类,一个是士大夫的招婿,那是将名帖送到相中的士子家中,初步沟通,双方有了意向,谈拢了嫁妆后,再让媒婆上门,过程十分体面。

 另外一类的商贾,就是手快有手慢无了,顾不上矫情,直接守在黄榜下面,他们也很有自知之明,那些名列前茅的才子,要么已经被朝中高官看上了,要么就是待价而沽,等着被大族相中,是怎么也不会与商贾联姻的,真要有商人妻子的,甚至会直接休妻。

 所以商贾每每榜下捉婿的目标,其实就是榜单靠后的位置,这些士子心气没有那么高,不指望娶一个出身那么高贵的妻子,更在乎眼前的收益,双方一拍即合。

 当然,站在商人角度,进士女婿的年龄最为重要。

 年过五十的,哪怕名次再靠前,也没多少价值了,指不定当几年官就直接办丧事,而越年轻的,就算官职不高,往来交际都不凡,以后家族在朝中有了人,一族里的税赋劳役都能打个大大的折扣,更别提官场上的相助,这些才是实打实的利益,以厚厚的嫁妆嫁女儿才不亏。

 似公孙策这种二十岁左右,年纪轻轻,长相又俊美的,那简直完美,自然蜂拥而至,所以才会有人很快报价到一万贯这种离谱的情况。

 嫁妆丰厚,本就是国朝风气。

 北宋的婚嫁习惯,确实是男方的聘礼,远不如女方的嫁妆丰厚,新妇在夫家是否会受到重视,就看嫁妆给的分量,嫁妆给的少了,那不仅是颜面无光,实际地位也堪忧。

 因为嫁妆嫁过去后,依旧归新妇支配,她在家中的额外用度,赏赐下人钱财所出,都是靠嫁妆来支撑,如果这个时候手头紧了,身边人会怎么看待就可以想象了,而一旦和离,也能将嫁妆带走,律法是保护夫妻双方利益的。

 当然很多时候夫妻一体,嫁妆最后没有分得那么清楚,比如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洵,年轻时就知道玩,玩到三十多岁,才突然想要读书科举,妻子便将陪嫁过来的田地全部变卖,供其苦读,最终供出一门三位唐宋八大家来。

 至于榜下捉婿的嫁妆,没有那么美好的故事,其实就是买卖了,财帛动人心,进士也不例外!

 所以当慢了一步的商贾们,看到公孙策的年龄和相貌后,都由衷地发出赞叹,

没有一人觉得那位许诺一万嫁妆的商贾亏了,只是悔恨自己的生意为什么没有做得那么大,也豪迈地掷出万贯,得一位这样的女婿来。

 公孙策刚刚懵住,所幸没有被这稀里糊涂落锤计砸到,直接道:“我已定亲!我已定亲了!”

 众商贾闻言笑笑,并不放弃,定亲了又算什么,娶了都可以和离嘛!

 倒是跟在身后的迁哥儿机智,开口道:“好叫诸位知道,如今京师最红火的文茂堂,就是这位官人家的,在庐州也是万贯家财,姻缘之事,切莫强求啊!”

 众商贾脸色变了,面面相觑,这才泱泱退下。

 年纪轻,长得俊,考中了进士,居然家中还有钱?

 这样的条件,肯定是与那种官宦大族的娘子联姻了,他们是没指望喽……

 可惜!太可惜了!

 公孙策松了一口气,好不容易挣脱开来,看着旁边笑吟吟的两人:“你们真没义气!就眼睁睁看我被围攻么?”

 实际上,狄进受到的对待,要远远超过被一群商贾围着的公孙策,那是一批批士子上前,无论是榜上有名,将来可能为同科进士,是官场上天然盟友的人脉结交,还是不幸落榜,但希望能在这位面前露个脸的,都一批批上前。

 古代的消息传播速度很慢,即便再度高中头名,也没有那么快传扬出去,而站在黄榜下接受恭贺,无疑是一个极佳的扬名途径,但狄进并不准备这么做,而是接受恭贺的同时,缓缓朝着边上移动,很快不再占着地方,阻扰后面的人看榜。

 此举再度赢得一片由衷的赞扬后,狄进便带着包拯融入人群中,然后欣赏公孙策淹没在商贾岳父的海洋里,此时也是哈哈一笑:“恭贺明远高中,感觉如何?”

 公孙策也不禁笑了起来,那真是一上榜单,周围的态度顿时变了,好人立刻多了起来,眉宇间当然有压抑不住的喜色:“确实不错~”

 不过他并未得意忘形,再度拱手,由衷地道:“若无仕林的督促与指点,我定是落榜无疑,此恩绝不敢忘却!”

 解试的时候,公孙策就是倒数第三,其实要不是狄进拉着复习备考,以他当时那骄傲自得的性子,肯定是落榜无疑,第一轮就被刷下去了。

 而解试的遭遇,让公孙策知耻而后勇,沉下心来复习备考,但也是狄进提点了许多要诀,寥寥数语,就值得上普通学子参悟数年,甚至一辈子都想不透,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才能在倒数第三上榜,可以说堪堪压线。

 “既是至交,就别说这种见外的话!”

 狄进是很欣慰的,正如他那时所想,以公孙策的才华,当一位谋士实在太屈才了,如今有了功名,未来更能一展所长:“今天是个好日子,别去状元楼给娄氏钱财,我订了樊楼的包间,咱们好好庆祝一番!”